根据合同法规定,合同的主要条款包括以下九项:
以上条款是合同必须具备的要素,缺少任何一项将影响合同的成立和生效。
根据《合同法》第25条的规定,承诺到达要约人时合同即告成立。然而,根据第32条和第33条的规定,合同的成立时间可能存在不同的规则。
若同时存在第25条、32条和33条的适用情形并且三者不一致,应以第33条为准。若同时存在第25条和第32条的适用情形,应以第32条为准。若只存在第25条的适用情形,或双方签字盖章时间与承诺生效时间一致,则可适用第25条。
举例说明:甲公司于1998年10月5日向乙公司发出要约,乙公司于10月10日向甲公司作出承诺并于当日到达,甲公司于10月15日在合同上签字后再寄给乙公司,乙公司于10月20日在合同上盖章,后甲、乙双方又于10月25日签订了合同确认书。在这个案例中,甲乙之间的合同成立时间应为1998年10月25日。
需要注意的是,第32条中的签字与盖章之间是选择关系,即当事人可以选择只签字而不盖章,或者只盖章而不签字,也可以既签字又盖章。双方当事人的签字和盖章行为可以同时同地完成,也可以异地完成。在异地完成的情况下,以最后一方当事人完成签字或盖章的时间为合同的成立时间。
合同的成立时间对于合同的生效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只有在合同成立后并满足规定条件的情况下,合同才能对当事人的行为产生约束力。如果当事人对合同的成立时间不清楚,可以参考上述规定进行判断。如需了解更多相关知识,请咨询专业律师。
公司成立后,发起人的定义及与股东的关系。我国法律未明确规定发起人的定义,学术界存在不同观点。台湾观点以是否签名盖章于章程作为发起人标准,我国大陆则强调发起人在发起人协议上的签名及实际参与公司设立行为。同时,对于发起人的法律关系,需要考虑保护交易安全,
原始股的相关知识。原始股是公司上市前发行的股票,在中国被视为盈利机会。购买原始股需注意承销商资格、企业生产经营现状、股票用途、企业负债情况、溢价发售比例和预测分红股利等方面。投资者应避免集中投放,采取分散投资的方式来减少风险。
企业法人章程的要求和内容,包括章程应包含的基本事项和联营企业法人的特定内容。还介绍了某一研究院型企业的基本情况、宗旨、经营范围、经营方式、组织和管理机构以及职工和职工代表大会的情况。
公司法规定的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的资格。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发起人的资格多样化,包括自然人和企业法人等,但也存在一些限制,如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和一些金融机构不能作为其他行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这样的规定旨在促进我国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符合国情和国际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