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合同的生效时间是指对双方当事人产生法律效力的时间。根据联合国《电子商务示范法》第15条和我国的《合同法》第16条的规定,一般认为收件人收到数据电文的时间即为合同生效的时间。
如果收件人指定了某一信息系统来接收数据电文,那么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的时间将被视为收到时间。如果收件人没有指定特定信息系统,那么数据电文进入收件人的任一信息系统的时间将被视为收到时间。
对于数据电文何时“进入”某一信息系统的定义,应该是指该数据电文在该信息系统内可投入处理的时间,而不论收件人是否检查或阅读了传送的信息内容。
确定电子合同的发送和接收时间对于判断交易成立和生效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我国的《合同法》和民事法律关系基本原理以及电子合同的实际情况,如果双方没有相反约定,某个电子信息进入某个输送人无法控制的信息系统时,就视为该信息已经被发送。
如果一个信息先后进入了多个信息系统,那么信息发送的时间以最先进入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服务器的时间为准。在判断信息接收时间方面,如果电子信息的接收人指定了一个信息接收系统,那么电子信息进入该系统的时间即为信息接收的时间。
电子合同的成立地点是指电子合同成立的地方。确定电子合同成立的地点涉及到发生合同纠纷后由哪个地方、哪个级别的法院管辖以及适用哪个法律的问题。
根据我国的《合同法》第34条规定,承诺生效的地点为合同成立的地点。如果采用电子意思表示形式订立合同,那么收件人的主要营业地将被视为合同成立的地点。如果没有主要营业地,那么收件人的经常居住地将被视为合同成立的地点。当事人可以根据约定选择其他地点作为合同成立的地点。
我国的立法采用了“到达主义”,即以收到地点为合同成立的地点。这是考虑到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和电子交易的特殊性问题。因为在电子交易中,收件人接收或检索数据电文的信息系统经常与收件人不在同一管辖区内。上述规定确保了收件人与视为收件地点的所在地有着某种合理的联系,充分考虑了电子商务的特殊性。
电子合同的法律特征,包括订立方式的变化、虚拟性和广泛性的交易主体、电子化的意思表示、生效方式、时间和地点的变化以及无纸化的载体等特点。电子合同使用电子签名,合同成立地点以收件人主营业地为准。电子数据易消失和改动,需采取加密和保全措施。
法律中承诺合同的效力问题。首先确定了承诺生效的标准,即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并详细解释了承诺生效时间的判断依据。接着阐述了承诺迟延和承诺撤回两种情况,包括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具体操作要求。承诺的生效时间以到达要约人时为准,承诺撤回必须在承诺生效前进行。整体
买卖合同和租赁合同既属于诺-成合同又属于有偿合同的特点。诺-成合同和实践合同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合同,其区别在于产生法律后果和成立与生效时间不同。买卖合同是典型的诺-成合同和实践合同。诺-成合同不要求必须交付标的物才能成立,实践合同则必须交付标的物合同才
承诺生效的原则,包括承诺主体只能是受要约人、承诺内容一致性的要求以及承诺的生效时间。法律规定,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如果不需要通知,则根据交易习惯或要约要求作出承诺行为时生效。同时,我国合同法对承诺与要约内容的一致性原则进行了灵活处理,允许承诺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