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合并可分为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形式。
1、吸收合并又称存续合并,它是指通过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公司并入另一个公司的方式而进行公司合并的一种法律行为。并入的公司解散,其法人资格消失。接受合并的公司继续存在,并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2、新设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以消灭各自的法人资格为前提而合并组成一个公司的法律行为。其合并结果,原有公司的法人资格均告消灭。新组建公司办理设立登记手续取得法人资格。
1、通知、公告。
要求公司在达成合并协议后的30日内必须进行公告或通知债权人。通常情况下,在公司合并谈判过程中,合并双方都会与主要债权人进行协商,并就合并后债权债务的承继与债权人达成协议,取得债权人认可,以确保合并能够顺利进行。尽管如此,公司不可能逐一同所有债权人进行谈判,所以,公告和通知的目的是尽可能让所有债权人都能够有机会申报自己债权,并在公司合并前就保全自己债权采取适当措施。
2、债权人可以采取的保全措施。
在债权人与合并的公司不能就债务履行达成协议的情况下,新《公司法》赋予了债权人两个保全其债权的权利:一是要求债务人清偿债务,二是要求其提供担保。如果公司既拒绝履行债务,也不提供担保,而进行合并的,债权人就可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撤销申请,撤销其合并行为,使合并归于无效。
3、合并后公司承担。
如果公司在合并之前没有能够清偿其全部债务,公司合并后,原公司债权人可以要求合并后设立的新公司或存续公司承担债务偿还责任。根据公司有限责任原则,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所以一般情况下,公司债务随着资产走。合并后公司承继被合并公司资产的新设立公司和存续公司就应当承担被解散公司的债务。
其实实际操作中采用哪种方法进行合并也不是公司可以自由选择的,那得根据公司合并的原因来确定。新设合并和吸收合并这两种不同的方法,实际操作流程也不一样,但是公司的合并即意味着,最起码有一家公司的法人资格发生了变动。
公司解散后股权转让的履行问题。指出在公司解散程序未完成的情况下,只要公司的法人资格尚未消失,股东仍享有相关权利,包括股权转让。文章还介绍了公司解散的条件,包括请求解散的主体资格、经营管理的严重困难情形、公司僵局及无法通过其他途径解决公司僵局的情况。
个体工商户变更负责人的流程及相关限制。根据《个体工商户条例》规定,个体工商户变更经营者需办理变更登记手续,但由于个体户不具备法人资格,无法直接变更负责人。流程包括注销原经营者登记和新的经营者注册登记。了解这些有助于个体户在变更负责人时依法办理手续,确
办理房产抵押登记所需的必要材料,包括抵押当事人身份证明或法人资格证明、抵押登记申请书、抵押合同等。在提交这些材料后,登记机关会对申请进行审核,并在权属清楚、证明材料齐全的情况下,作出是否准予登记的书面答复。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不同情况下的登记处理方式,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特征。公司法人合法取得法人资格,但法人人格的滥用会损害法人制度的实效性及侵害债权人和社会公共利益。法律在承认法人独立性的同时,对其进行限制。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并非彻底否定,而是在特定法律关系中暂时否定,结束后法人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