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公民在著作权侵权行为发生后能够与对方自行协商解决时,可以迅速有效地实现和维护自己的权益,并避免侵权人声誉受损。如果双方不愿意协商或协商不成,当事人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调解并非解决著作权纠纷的必经程序,但当事人愿意调解、达不成调解协议或调解后反悔时,都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
仲裁通常仅限于合同纠纷,并且提请仲裁必须有书面协议或书面的仲裁条款。当事人之间有效的仲裁协议排除了法院的管辖权。仲裁庭作出的仲裁裁决是终局裁决,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著作权纠纷再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促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履行。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仲裁决定,另一方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如果人民法院认为仲裁裁决有法定不应执行的情况,当事人双方可以重新达成仲裁协议并依据该协议申请仲裁,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般情况下,侵犯著作权的案件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然而,在原告难以获得被告软件的源程序的情况下,即使原告申请法院调查收集证据,被告也可能拒绝提供其软件源程序。此时,如果原告能够证明双方软件的目标程序相同或实质性相似,或者虽然不相同或实质性相似,但被告软件的目标程序中存在原告软件中的特有内容,或者双方软件的运行界面相同,可以认定原告已完成相应的举证责任。如果一方当事人持有证据却无正当理由拒绝提供,并且对方当事人主张该证据内容不利于证据持有人,可以推定该主张成立。
侵权行为的证据是最重要的。司法实践中采用“实质性相似加接触原则”,即需要有证据证明原告软件和被告软件是相同的或构成实质性相似,并且被告接触了或有可能接触了原告的软件,才能初步认定侵权行为的存在。
被起诉著作权侵权行为也可以通过协商解决。在起诉侵犯著作权的行为时,需要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当事人提出自己的诉讼请求时,要提供相应的证据,证明诉讼请求的合理性。著作权侵权行为是违法的行为,损害了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
共同侵权行为的认定问题,主要讨论了作者与出版社以及合作作品作者的共同侵权情况。对于作者与出版社,需要解决图书出版合同中的权利担保条款是否构成共同侵权的问题;对于合作作品,不可分割使用的合作作品构成侵权时,合作作者构成共同侵权;可以分割使用的合作作品,
特定人物自传体作品的著作权归属问题。对于当事人有合意的情况,著作权归属依照合同约定;若未约定,则特定人物享有著作权,并对作品的社会影响和民事责任负责。此外,特定人物需支付执笔人和整理人报酬。合同合意为基础,确保著作权归属的合法性和权益保护。
软件著作权登记的目的和作用,以及进行软件著作权登记所需的申请文件和流程。软件著作权登记旨在促进软件产业的发展和提升信息产业的创新竞争力。申请文件包括申请表、申请者身份证明、源程序和文档等。此外,还可以选择对鉴别材料作例外交存的方式。
楼上失火导致楼下水淹时责任的界定和赔偿问题。如果火灾是人为原因引起的,受损方有权要求赔偿,包括损坏家电等实际损失。根据《侵权责任法》第6条,行为人要承担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责任。受损方可以先提起诉讼,一旦判决生效,可申请强制执行以确保赔偿款项的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