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公司资产管理 > 公司增资 > 企业之间是否可以互相拆借资金

企业之间是否可以互相拆借资金

时间:2024-12-04 浏览:2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7546
随着社会的发展,都有可能发生关于资金周转不灵的现象。在现在的企业中由一方企业将自己合法所有的资金借给另一方企业使用,是经常发生的,那么另一方企业在约定期限届满后归还本金,并且支付利息的民事行为是否合法,这是一直都是司法界争议要点。下面就让手心律师网小编来为大家弄清楚关于很多人都是搞不清楚的,企业之间是否可以互相拆借资金。

企业之间的资金拆借行为的合法性

一、过去的法律解释

根据1996年9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的批复,企业之间的借贷合同属于违反金融法规的无效合同。这意味着过去的司法解释认为企业之间的资金拆借是非法的,会干扰金融秩序,扰乱经济秩序,并违反国家法律和政策。

二、现行的法律规定

然而,2015年9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一条规定,认为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它们相互之间为生产、经营需要订立的民间借贷合同,在满足一定条件下是有效的。这意味着现行法律允许企业之间进行资金拆借,除非存在特定情形,否则法院应予以支持。

三、限制和注意事项

需要注意的是,允许企业之间融资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进行借贷。如果生产经营型企业以经常放贷为主要业务,可能会导致企业性质变异,成为未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的金融机构。这种经常性放贷业务会严重扰乱金融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因此,对于生产经营型企业从事经常性放贷业务,应予以否定性评价。

企业之间资金拆借行为的法律依据

一、法律规范

企业之间的资金拆借行为涉及到三个法律要点:民事行为、借款合同关系和企业(法人)行为。从法律的角度来看,规范企业资金拆借的主要法律规范是《合同法》和《公司法》。

二、现行法律规定

目前,对于企业资金拆借的法律规制主要是中国人民银行等金融管理机构的部门规章和相关司法解释,并没有明确的法律和行政法规。由于规章不能作为法院认定案件的依据,因此真正确认企业资金拆借无效的法律依据只有法院的若干司法解释。根据司法解释的核心思想,企业借贷违反金融法规属于无效合同。

三、法律依据

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欺诈、胁迫、恶意串通、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违反强制性规定等。对于企业之间的资金拆借行为,可以适用该条第四款的规定,即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此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确认合同无效应当依据法律和行政法规,而不是地方性法规或行政规章。因此,在司法实践中,确认企业之间的资金拆借合同无效的法律依据主要是企业借贷行为侵犯了社会公共利益,即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合作协议

    甲乙双方关于产业投入的合作协议。协议中详细规定了出资方式、出资额及占比,并强调了出资实际缴付时间的重要性。同时,规定了公司机构组成、职责、利润分配等内容。协议还涉及了筹备组的成立、费用承担及注册事宜的办理等事项。修改和变更协议需经投资各方共同书面同意

  • 企业之间的借贷行为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最新借贷规定》出台之前,在以往的司法实践中,一般认为非金融企业之间不得拆借资金,相应的借贷合同法院一般认定为无效,虽然有一些例外判决,但数量很少,司法实践中基本的态度是认为企业拆借合同为无效合同,认定为有效的案件为例外。但随着《最新借贷规定》的出台

  • 实践中的资金拆借处理策略

    北京地区法院的态度很明确,在《**万和欣经贸有限公司与北京金万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企业借贷纠纷案》、《**江新源工贸有限公司与北京市**新源涂料厂企业借贷纠纷一案》、《北京红蓝服装集团与北京绿顿乳业有限公司企业借贷纠纷案》、《北京市**区地方工业公司与北京华塑

  • 实践中的资金拆借处理策略

    企业之间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办理借贷或者变相借贷融资业务。有一些企业在交货后,并不积极主张权利讨要货款,导致债权过了诉讼时效;另一种情况相反,就是积极主张权利,但是没有收集主张权利的证据。在产生欠款后,一定要注意债权的诉讼时效,同时注意收集主张权利的证据

  • 企业间资金拆借是否一律非法无效
  • 国有企业对外拆借资金合法吗
  • 企业之间是否可以互相拆借资金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