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信托投资公司的投资追求高回报,管理又缺乏风险机制。其次,政府干预导致一些投资项目缺乏可行性研究就进行投资。这些项目建成后,却面临产品没有市场的问题,导致投资无法发挥效益,贷款收不回来。此外,国有企业的困境也对信托投资公司的资产造成影响。目前,信托投资公司面临困境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正常的资金来源。由于不允许利率浮动吸纳存款,也不允许进入拆借市场,信托投资公司的资金渠道受到了限制,导致大部分信托投资公司出现流动性问题。
如果信托投资公司能够获得正常的资金来源和经营条件,很大一部分公司是有可能逐渐化解不良资产的。首先,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复苏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信托投资公司在房地产和国有企业方面的资产有一部分是可以逐渐盘活的。其次,各信托投资公司可以继续经营证券业务,在规范和有效经营的基础上,利用经营收益来盘活存量资产和弥补不良资产的损失。第三,一旦主管部门明确信托投资公司的业务方向和资金来源,目前尚未发生严重支付危机的信托公司将在开拓新业务的基础上逐渐消化不良资产。
根据主管部门规定,信托机构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五种,但渠道狭窄,资金非常有限。除少数信托机构具有来自政府机构的委托资金外,大多数机构只能通过高息揽储或从拆借市场筹措资金,拆借资金成为许多信托投资公司的重要资金来源。
从宏观层面分析,国内储蓄结构已经从过去的以政府储蓄为主转变为以居民储蓄为主。据统计,政府储蓄占比为3%,企业储蓄占比为15%,而居民储蓄占比高达82%。然而,我国信托业主管部门规定信托机构可吸收的五种信托资金不包括个人储蓄。在以居民储蓄为主的储蓄结构背景下,排斥个人资金作为信托资金来源,信托机构就难以获得稳定的负债支撑。
当前,信托投资公司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业务方向不明确。由于缺乏明确的指导和规范,信托投资公司在投资决策和经营管理方面存在困惑。缺乏明确的业务方向,使得信托投资公司难以把握市场需求和投资机会,进一步加剧了不良资产的问题。
目前,信托行业存在着数量多、规模小的问题。信托机构众多,但大多规模较小,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经验。这导致信托机构在风险控制、资产管理和业务拓展方面存在差距,无法有效应对市场变化和风险挑战。
保护信托的法律定义及其作用。保护信托是为防止子女因不良行为导致财产损失而设立的,委托人将财产交给受托人管理,并向子女支付信托收益。若子女破产或发生特定事件,信托将自动终止,并转为自由裁量信托,保护信托财产免受债权人追索。保护信托包含基本信托和自由裁量
债权信托的定义和目的。债权信托是债权人将债权委托给信托公司管理,以提高债权资产价值和流动性,并为社会投资者提供投资选择。信托公司根据债权质量设计不同产品,受益人可通过信托融资并减少管理成本,社会投资者则可购买债权信托产品实现多样化投资并获得回报。
委托代理与信托的区别。主要差异在于当事人数量、财产所有权变化、成立条件、财产控制程度、权限和期限稳定性等方面。信托涉及多方当事人,财产所有权转移,受托人享有广泛权限和充分自由;而委托代理仅涉及双方当事人,财产所有权不转移,受托人权限较狭小并需接受委托
管理遗产信托的成立和终结。管理遗产信托主要用于解决遗产继承问题,分为继承未定前和继承人已定后两种情况。其成立和终结情况均涉及遗嘱、继承人和受托人。当继承人能够自行理财并接收遗产时,信托关系终止。此外,特定期限结束或特殊情况发生时,信托关系也可能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