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法 > 著作权法 > 著作权保护 > 认定著作权侵权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认定著作权侵权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时间:2023-02-17 浏览: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75525
导读:认定著作权侵权的构成要件包括侵害的标的在法律的保护范围内,并且侵犯的权利为著作权法所明文保护的排他性权利,被害人须有著作权,受害人须证明对方有侵权行为,被告不得以“合理使用”原则为抗辩等。

1、所侵害的标的应当在着著权法保护的范围内

著作权法所保护的标的,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渐的扩张,几乎涉及到一切智力劳动的创作成果。为了包容各类的创作,以及适应未来可能发展出的新的传播方式,各国著作权法一般采概括性的规定与列举式的规定相结合,以灵活运用。至于所列举的作品形式不外乎下列数项:

(1)、文学作品(包括文字、语言);

(2)、音乐作品(包括曲与词);

(3)、戏剧作品(包括配乐);

(4)、舞蹈及哑剧创作;

(5)、图画、雕刻及雕版等美术作品;

(6)、摄影作品及图片;

(7)、电影及其它视听作品;

(8)、地图、科技及建筑图形。随着科技的发展,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范围不得不极度的扩张,以涵盖一切形式的作品,甚而在一些国家还扩及到对录音录像制品、广播电视节目及表演的邻接权。但是,著作权法保护的初衷即在于便利公众的文化进展,因此,一面扩展著作权法保护的标的,一方面又必须就排除客体作出详尽的规定。

2、须为著作权法所明文保护的排他性权利

随着著作权保护客体的扩大,著作权的权利的种类也相应增加。一般地说,包括以下各项:

(1)、复制权;

(2)、发行权;

(3)、出租权;

(4)、展览权;

(5)、表演权;

(6)、放映权;

(7)、广播权;

(8)、信息网络传播权;

(9)、摄制权;

(10)、改编、翻译、汇编权。著作权除包涵上述的经济利益外,还有人身上的价值。英美法系国家虽未在著作权法中明文规定着作人身权的内容,但仍然委诸于习惯法上的法理,如违反契约、侵权行为、侵害隐私权、诽谤、不正当竞争等观念来保护。

3、被害人须有著作权

原告提起著作权侵权之诉,首先应当证明其享有著作权。在我国,不采著作权取得须先经行政机关审查登记的制度,而采“创作”主义,作品一经创作完成,作者就取得著作权。但在诉讼中,原告仍须证明其著作权的存在。著作权的存在,除上述应属于成文法所保障的客体和权利范围以外,原告还须证明:

(1)作品具有原创性。著作权的取得要件与专利权不同,后者须具有新颖性、创造性与实用性。而著作权只要具有原创性就够了,即只要是经过个人心血努力、独立创作而非盗用、抄袭他人着作而成即可。

(2)具有我国国民的身份或属于我国著作权法所保护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著作权侵权的行为需要按照实际的情况进行认定,并且按照具体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罚,需要证明侵权人具有侵权的行为,并且侵害著作权人受法律保护的几种特别权利,原告提起著作权侵权之诉,首先应当证明其享有著作权。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经典电视剧片段的模仿表演是否构成侵权行为

    经典电视剧片段的模仿表演是否构成侵权行为。模仿行为不构成侵权,而侵权指的是侵犯他人名誉、版权等权益的行为。对于涉及版权的问题,根据《著作权法》规定,模仿表演若没有获得著作权人的许可并支付报酬,将可能构成侵权行为。表演者的权益受到法律保护,包括身份保护

  • 著作权侵权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

    著作权侵权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标准。其中,著作权侵权行为主要包括未经许可使用著作权人作品的行为、行为具有违法性以及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不正当竞争行为则包括混淆行为、限制竞争行为、商业贿赂行为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相关法律知识,如《反不正当竞争法》中

  • 如何申请著录项目变更费用退款

    如何申请著录项目变更费用的退款流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权实施细则》相关规定,申请人在申请著录项目变更时需缴纳相应费用。如决定取消变更,需及时向专利管理部门提交申请并说明原因,申请费用可退还。涉及的费用种类和缴纳标准由相关部门制定。

  • 某酱公司短视频配乐涉嫌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是否构成侵权?

    某酱公司短视频配乐涉嫌侵犯音乐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的问题。音乐著作权包括信息网络传播权,任何组织或个人要通过网络传播作品需取得著作权人同意并支付报酬。某酱公司如未获授权使用配乐作商业用途,会被认定为侵权。处理方式包括和解、调解和起诉。

  • 著作权登记审批期限
  • 著作权侵权的赔偿范围
  • 著作权侵权责任的认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