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法 > 著作权法 > 著作权纠纷 > 侵犯著作权30万以上会判多久

侵犯著作权30万以上会判多久

时间:2023-01-12 浏览:1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75558
导读:一般来说,如果是犯了侵犯著作权罪涉及到的犯罪金额达到30万元以上的话是会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的并处罚金的,因为按照《刑法》的规定来看的话这个违法所得金额只要超过15万的都是属于数额巨大的违法所得来的。

侵犯著作权金额超过30万的刑罚

根据《刑法》第217条规定,以营利为目的,实施著作权违法行为之一且违法所得数额在15万元以上的,被视为“数额巨大的违法所得”。同时,如果存在以下情形之一,即属于“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则侵犯著作权罪将被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 非法经营金额超过25万元的;

(二) 未经2人以上许可,复制发行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等作品,总份数在5000份以上的;

(三) 其他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

侵犯著作权的行为

侵犯著作权的行为主要分为直接侵权、间接侵权、违约侵权和部分侵权。

1. 直接侵权

未经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的许可,以任何方式复制、出版、发行、改编、翻译、广播、表演、展出、摄制电影等行为,均构成对著作权的直接侵权。直接侵权是主要打击的对象。

2. 间接侵权

间接侵权是指侵权人的侵权行为是他人侵权行为的继续,从而构成间接侵权;或某人须对他人的行为负一定责任,而他自己并没有直接从事任何侵权的行为。

3. 违约侵权

违约侵权主要发生在著作权转让及著作权许可活动中,如著作权受让人或被许可人违反合同约定,擅自超出转让协议或许可协议的约定使用著作权。这种行为既构成违约又构成侵权,在计算机软件转让与许可使用中较为常见。

4. 部分侵权

部分侵权是指侵权行为人并非全部复制、改编、翻译或以其他方式未经著作权人许可而使用他人作品,而是部分侵权使用他人作品。

侵犯著作权罪的性质

侵犯著作权罪既属于刑法犯罪,又涉及民事责任和行政处罚。

(1) 民事责任

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可给予民事制裁,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影响、公开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责任方式。

(2) 刑事责任

侵犯著作权的犯罪是严重违反著作权法律、法规的行为,对犯罪行为的刑事制裁包括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有期徒刑的最高刑期为7年,罚金可以单处,也可与有期徒刑、拘役并处。

(3) 行政处罚

著作权侵权的行政处罚是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对违反著作权法的某些侵权行为给予行政制裁。行政处罚包括没收非法所得和罚款,是著作权管理部门实现其管理职能的具体行政行为。

综上所述,无论是侵权美术作品的著作权还是其他作品或图书的著作权,只要未经著作权人同意且以盈利为目的,都属于侵犯著作权罪,将受到一定的处罚。这样的法律制裁可以充分保护作者的权益,促使知识分子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价值。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共同侵权行为的认定问题

    共同侵权行为的认定问题,主要讨论了作者与出版社以及合作作品作者的共同侵权情况。对于作者与出版社,需要解决图书出版合同中的权利担保条款是否构成共同侵权的问题;对于合作作品,不可分割使用的合作作品构成侵权时,合作作者构成共同侵权;可以分割使用的合作作品,

  • 软件著作权登记的目的与作用

    软件著作权登记的目的和作用,以及进行软件著作权登记所需的申请文件和流程。软件著作权登记旨在促进软件产业的发展和提升信息产业的创新竞争力。申请文件包括申请表、申请者身份证明、源程序和文档等。此外,还可以选择对鉴别材料作例外交存的方式。

  • Google建立虚拟图书馆:信息记录的历史性一步

    Google建立全球首个大型公共图书库的计划。该计划通过数字化图书涵盖了从内战史到政府文件的各个领域的书籍,解决了版权争议问题。Google与顶尖大学图书馆的合作促进了数字化进程,但也面临美国出版协会和作家协会的审查。Google表示其行动符合著作权

  • 构成侵犯著作权罪的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侵犯著作权罪的处罚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以营利为目的,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文字作品、音乐、美术、视听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的,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将被处

  • 侵犯著作权罪的量刑标准及相关考虑因素
  • 侵犯著作权罪的量刑标准及相关考虑因素
  • 侵犯著作权行为的诉讼哪些法院管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