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标侵权案件中,是否存在违法所得取决于对证据的充分收集。只有当证据充足时,执法机关或司法审判机关才能迅速确定某一行为是否构成侵权行为。因此,证据是案件处理的前提条件。
对于已销售的侵权违法商品的价值,应根据实际销售价格进行计算。对于制造、储存、运输和未销售的侵权违法商品,应根据已查明的侵权违法商品的实际销售平均价格进行计算。但如果未销售的侵权违法商品的标价低于实际销售平均价格,则按标价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没有违法经营额并不意味着没有销售额。特别是在服务商标侵权案件中,不能因为行为人提供的服务没有人购买而认定没有违法经营额。没有违法经营额适用于以下情况:行为人未提供或未如实、有效提供可用于查证其违法经营额的信息,包括单据、记录、供货人等,且执法机关无法查明其违法经营额。在执法实践中,没有违法经营额较难把握,应综合考虑其他情况并谨慎适用。
商标侵权案件中必须存在行为人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的行为。
行为人销售假冒商标商品的行为必须导致商标权人遭受损害。销售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商品会给权利人带来严重的财产损失,同时也会给享有注册商标权的单位带来商誉损害。无论是财产损失还是商誉损害,都构成损害事实。
行为人对所销售的商品属假冒注册商标的事实已经知道或者应当知道。
行为人的销售行为与造成商标权人损害的结果存在前因后果的关系。
在商标侵权案件中,可能没有违法所得,但必须满足以上四个构成要件。首先,必须存在违法的行为;其次,必须发生损害事实;第三,违法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必须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最后,行为人必须在主观上具有过错。
加盟商是否有权使用公司注册商标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规定,加盟商可以通过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获得使用公司注册商标的授权。同时,转让注册商标需要遵守相关规定,确保商品质量,并在商标局进行备案和公告。法院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认定驰名商标是否
商标间接侵权的种类和法律相关知识。其中提到商标侵权行为包括违法性、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和主观过错等方面。同时列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规定的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包括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相同或近似商标、销售侵权商品等行为。
如何保护自己的设计Logo免遭盗用。依据我国商标法的规定,通过商标注册可获得对Logo的专用权,并受到法律保护。商标法规定了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多种行为,包括未经许可使用相同或近似商标、销售侵权商品等。一旦发现盗用,可依法采取措施维护权益。
商标侵权案件的处理机关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人民法院。任何人都可以向侵权人所在地或侵权行为地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控告或检举。一般侵权案件由县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涉外案或大案由地级或省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处理。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处理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