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侵权行为是指未经商标权人许可,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或者其他干涉、妨碍商标权人使用其注册商标,损害商标权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对于侵权人而言,除了需要承担停止侵权的责任外,明知或应知是侵权的行为人还需要承担赔偿的责任。情节严重的,还可能要承担刑事责任。
商标专用权是通过注册产生的,经过了法定的程序和严格的审查。因此,商标专用权确立后,应在法律范围内予以保护,即使是认为注册不当的商标,在撤销之前也应如此。
近似商标或标识的认定是商标侵权判定的重要环节。只有同时具备“商标或标识构成近似”和“在同一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两个条件,侵权才能成立。近似商标与相同商标在视觉上有一定差异,但在其他方面如发音、含义等方面与注册商标近似,并足以造成消费者的误认或混淆。考察两个商标是否属于近似商标,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商标外观:即对两个商标的文字、图形或其组合的视觉形象从普通消费者的角度进行观察,看是否能引起误认或混淆。
2. 商标读音:从人们的听觉出发,判断两商标是否因读音近似而导致混淆。
3. 商标含义:分析两个商标是否含义相同或近似并导致消费者对商品来源产生混淆。
确定判断同一或类似商品的标准,是对两种商品进行比对的关键。国家商标局编发的《类似商品区分表》和《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表》虽然可以作为认定类似商品的参考,但并不是划分类似商品的唯一依据。在判断类似商品时,应考虑两种商品在功能、用途、原料、生产企业、消费对象、销售渠道等方面是否类似,以及这种类似是否易使消费者对商品的来源产生误解等因素。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不同类或不同组并不等于不相类似。
总结:商标一旦注册成功,即受到法律的保护。任何人如果有侵权行为都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在认定商标侵权时,需要判断是否属于近似商标,并注意在撤销之前的注册商标都受到法律保护。
个体经营商标侵权的法律处理方式及罚款标准。工商局认定侵权行为成立后,将采取责令停止侵权、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工具等措施。罚款标准根据违法经营额的不同而定,最高可处以违法金额五倍以下的罚款或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于五年内多次侵权或情节严重者,将采取从重
网店商标侵权行为的实施地认定方式,包括计算机等信息设备所在地和被侵权人住所地。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商标先用权抗辩的条件和建立先用权制度的目的,要求先用权人必须证明先使用的事实、商标已产生影响,并且遵循先用权范围的限制和不造成混淆的原则。
销售假冒商标的定罪标准,根据《刑法》相关规定,构成商标侵权罪的要件包括未经许可使用相同商标、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情节严重等。对于不同情节,法律有相应的刑罚和处罚形式,包括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等。单位犯罪也有相应处罚规定。
商标权的注册在先原则,根据我国商标法的规定确定了商标注册申请的先后顺序原则及相关法律条文规定。初步审定公告以申请在先为原则,商标注册申请会依据不同情况处理。同时,介绍了商标权的取得方式分为原始取得和传来取得两种形式,详细解释了这两种方式的概念及具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