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权纠纷通常有三种解决途径:
专利权人和被控侵权人可以自行协商或在其他第三方的调解、斡旋下达成和解协议,解决纠纷。专利权人可以向侵权方发送侵权警告函表达协商意向,但警告函仅具备威慑作用,没有法律约束力。
专利权人在掌握初步证据的情况下,可以向专利部门等有关行政部门举报,由其采取行政措施,对侵权人的侵权行为进行调查核实后作出是否侵权的认定。在行政查处过程中,有关专利行政部门可以对专利侵权的民事责任进行调解。
专利权人可以向侵权行为地、被告所在地等相关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停止侵权行为并获得经济损失赔偿等。
在理解专利优先权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只有具备专利申请权,才能拥有优先权。
专利申请人提出专利申请后,才会衍生出优先权。
优先权只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有效,过期则无效。
如果专利申请人在同一国家提出先后两份申请,其优先权为本国优先权;如果在不同国家提出申请,则为外国优先权。
专利申请人在提出后续申请时主张优先权,必须同时提出优先权要求申请,并提交相应的有效证明文件,经审查合格后才能产生优先权。
要求优先权的后续申请与先前基础申请必须具有相同的主题,但后续申请可以是基于先前申请的改进。
最高人民法院审理船舶碰撞纠纷案件的相关规定。内容包括船舶碰撞的定义、碰撞船舶的赔偿责任、船舶触碰引起的侵权纠纷、赔偿责任承担、人身伤亡的赔偿责任、船载货物损失的赔偿责任、承运船舶的赔偿责任以及提供证据的责任等。规定自5月23日起施行。
专利申请的审查和批准程序中的专利申请被视为撤回及其恢复、专利申请主动撤回、申请驳回及请求复审等三个环节。在审查过程中,如果申请人未按时办理手续、申请内容不属于专利保护范围等情况下,专利申请可能会被撤回或驳回。申请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恢复或复审,但需
侵权责任纠纷的管辖约定。我国法律规定,侵权纠纷双方可在协议中约定管辖权,但仅限于侵权行为发生地或被告住所地法院。合同双方可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管辖法院,但需注意约定仅适用于一审民事案件、合同纠纷,且必须明确、采用书面形式,不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
特殊侵权行为的定义和种类。特殊侵权行为与一般侵权行为不同,包括国家机关职务侵权、雇员受害赔偿、雇佣人损害赔偿等纠纷。此外,还涉及产品责任纠纷、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等。特殊侵权行为应适用民法上特别责任条款的规定,用于处理致人损害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