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 拆迁补偿 > 其它拆迁知识 > 下列三种情形为预征收模式,请被征收人提高警惕

下列三种情形为预征收模式,请被征收人提高警惕

时间:2023-07-09 浏览:1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80267
导读:而所谓的“预征收”,则是一些地方琢磨出来的一套全新模式,即先组织潜在的被征收人进行“预签补偿协议”,将补偿标准、数额、方式都谈好了,之后待预签约达到一定比例时(如80%-97%),让房屋征收决定生效,正式启动补偿和搬迁工作。

预征收模式:违反法律规定的怪异做法

什么是预征收?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征收的法定程序是先公告房屋征收决定和补偿方案,然后进行调查登记、评估、协商签订补偿协议,最后作出征收决定并申请强制拆迁。然而,一些地方采用了一种名为“预征收”的新模式,即先组织被征收人进行“预签补偿协议”,待预签约达到一定比例时,才正式启动征收和搬迁工作。这种模式打乱了征收补偿的顺序,违反了法律规定。

预征收模式的危害

预征收模式对征收方有利,利用程序手段将被征收人的补偿利益与签约挂钩,通过对被征收人施加压力,迫使其在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做出选择。被征收人的协商空间被压缩,签约压力增大,最终导致不公平、不合理的补偿结果。被征收人的权益受到侵害。

被征收人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预征收模式没有法律依据,是明显的程序违法。然而,在各地却越来越普遍。被征收人要明白,预签约的法律后果与正常征收程序中的签约是一样的,因此如果对补偿结果不满意,不应轻易进行预签约。否则,自己不仅会受到限制,还会给其他被征收人带来压力。其次,预签约模式的泛滥反映了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即在有法可依的情况下,却出现了各种突破法律规定的行为。解决补偿问题已不仅仅是一个法律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多方利益的复杂平衡过程。因此,聘请专业征收维权律师介入进行协商、沟通、谈判是解决问题最高效、可行的方式。

结论

预征收模式违反法律规定,对被征收人的权益造成危害。被征收人应警惕预签约行为的实质法律后果,并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解决问题。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无期徒刑的执行和改造

    无期徒刑的执行和改造过程。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需在监狱等机构执行刑罚,并参加劳动、接受教育改造。符合一定条件的犯罪分子可获得减刑或假释,但累犯和因暴力犯罪被判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适用这一规定。

  • 有期徒刑的执行地点

    有期徒刑的执行地点和执行内容。执行地点包括监狱、看守所和未成年犯管教所等。执行内容主要包括有期徒刑的期限、执行场所、劳动和教育改造以及刑期的计算等。罪犯在被交付执行刑罚时,相关的法律文书应在判决生效后十日内送达给执行机关。同时,执行机关应及时收押罪犯

  • 房屋拆迁管理办法

    城市房屋拆迁的管理办法,旨在保障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保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其中详细阐述了拆迁的原则、拆迁人的定义、拆迁的必要条件和提交的文件资料等。市城建主管部门负责房屋拆迁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配合保障拆迁工作顺利进行。

  • 公安办案是否构成立功行为

    立功表现的定义和法定条件,公安办案不构成立功行为。立功表现包括服刑罪犯的积极行为,如揭发犯罪、制止犯罪活动、生产科研创新等,可作为减刑或行政性奖励的依据。目的是鼓励罪犯积极改造,回归社会。

  • 棚户区改造标准补偿
  • 假释制度及其适用条件
  • 商铺拆迁补偿的标准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