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 拆迁补偿 > 其它拆迁知识 > 多年未处罚的违建是否会合法化?

多年未处罚的违建是否会合法化?

时间:2024-02-21 浏览:2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80674
导读:无论违章建筑搭建多久都不能成为合法建筑,因此可以依法拆除违章建筑。违章建筑是一直存在的,这是一个持续状态。所以,执法部门是一直有权对违建建筑进行处罚的。

违法建筑是否可以不拆除?

当事人在面临拆违时,可能会误解没有受到行政处罚就意味着违法建筑合法化。然而,这两个概念是不同的。

是否有拆违时限?

有些当事人在遭遇拆违时,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会自行查阅相关法律。他们可能会发现《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除非法律另有规定。

因此,他们可能会错误地认为,只要违章建筑超过两年就不应该受到处罚,而在拆迁过程中应该像合法建筑一样获得补偿。

然而,律师提醒大家,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该条规定的行政处罚一般指的是罚款,而对于违章建筑来说,需要进行拆除程序。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如果违法行为有连续或继续状态,则从行为终止之日起计算。

由于我们自己建造的违章建筑一直存在,这是一种持续状态。因此,执法部门有权对违建进行处罚,这并不与《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相冲突。因此,违章建筑两年不处罚就合法了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大家千万不要误解法条的真实意思。

国家对待违建的态度是零容忍的,发现一起拆除一起。

无论违章建筑存在多久,都不能成为合法建筑,因此可以依法拆除违章建筑。

根据《违章建筑处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如果违章建筑的检查人员发现有新建、增建、改建、修建的情况,应立即报告主管建筑机关处理,并执行主管建筑机关指定的办理事项。主管建筑机关在发现违章建筑时,应立即勒令停工。相关人员在执行职务时,应佩戴直辖市、县(市)政府颁发的身份证件,拆除人员应携带拆除文件。

直辖市、县(市)建设主管部门收到施工检查人员报告后,应在五日内进行调查,确定为违建后应立即拆除。如果尚未达到拆除标准,违建人应在接到通知后三十日内依照建筑法第三十条的规定申请补办许可证。如果未遵守相关规定或未在期限内办理许可证申请手续,由直辖市、县(市)建设主管机关进行拆除。

什么样的建筑属于违章建筑?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以下建筑物都属于违章建筑。大家可以根据这些规定检查自己的建筑是否合法。

未经申请或批准,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证而建造的建筑物。

擅自改变依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定建造的建筑物。

擅自改变使用性质修建的建筑物。

临时建筑物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建造为永久建筑物。

以上这四类建筑物都属于违章建筑,一旦被发现,将被责令停止建设,并进行拆除。当然,拆违也有其法定流程,不能随意拆除。我们也可以通过陈述、申辩、复议和诉讼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广州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

    广州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包括拆迁管理的规定、拆迁许可的申领条件及审查流程、拆迁补偿与安置的内容。办法规定拆迁单位在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后方可实施拆迁,并向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相关资料。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符合条件的颁发房屋拆迁许可证。同时

  •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管理办法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管理办法,包括变更的定义、适用范围、变更条件、申请、审查、公示、听证会等程序性内容。该管理办法旨在规范规划许可变更管理,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建筑项目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变更管理,强调在不影响国家利益和公众合法权益的前提下进行变更,并

  • 海口市旧城区(城中村)改造拆迁补偿安置若干意见

    海口市旧城区(城中村)改造拆迁补偿安置的若干意见,重点保护被拆迁户的利益。特困户低保户在安置上享受优惠待遇。拆迁补偿可采用货币补偿或房屋产权调换方式。意见提高了临时安置费用,并详细规定了各项补助标准。这些措施旨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水平。

  • 违法建筑的认定和处理方法

    违法建筑的认定和处理方法。违法建筑指未经批准擅自建筑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包括占用公共场所、公共设施用地等建筑。处理方面,违法占用土地进行建设的,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土地并拆除建筑物等;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未按规划许可证建设的,由城乡规划主管

  • 江苏拆迁政策的变化
  • 广州市出台住宅拆迁补偿最低面积标准,保障居民权益
  • 城市旧城区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