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8月9日,被告东海人寿保险公司与原告袁春梅的丈夫王守卫签订了一份保险合同。根据合同约定,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均为王守卫,保险名称为祥和定期保险,保障项目为身故,保险金额为10万元,保险期间和缴费期间均为20年,保险费为年交857元。合同规定的保险责任开始时间为1999年8月10日零时起,但没有指定受益人。
合同签订后,王守卫于1999年8月10日支付了857元保险费,并于2001年1月11日再次支付了857元保险费。
2001年2月26日,王守卫因病身故。原告袁春梅于2001年3月8日要求被告支付保险金。然而,被告于2001年6月10日发出了一份拒付通知,称根据保险条款规定,王守卫的身故不在保险责任范围之内,因此拒绝支付保险金。
袁春梅将东海人寿保险公司告上法庭,要求支付保险费。
法院经审理认为,王守卫与东海人寿保险公司签订的保险合同是真实有效的。王守卫按合同约定支付了两年的保险费,并在合同有效期内发生了被保险人身故的保险事故。因此,东海人寿保险公司应按照合同约定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被告主张王守卫在投保时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故拒绝支付保险金。被告提供了一份由王守卫签名的投保单作为证据,以证明王守卫在投保时故意隐瞒了患病的事实。
原告质疑该投保单的真实性,称投保单上的签名不是王守卫本人签字,并要求进行笔迹鉴定。法院委托连云港市人民检察院进行了文字检验鉴定,结果显示保险单上的签名与其他文件上的签名不一致,即保险单上的签名不是王守卫本人的。对于检察院出具的鉴定结论,原告没有异议,而被告虽然有异议,但未提出具体的异议内容,也未要求重新进行鉴定。因此,法院确认鉴定书具有证明效力,并不采纳被告的异议。
综上所述,法院认定被告应当支付保险金。
自杀及自杀条款的概念、性质与意义。自杀条款是保险合同中对于保险人在一定期限内故意自杀导致的死亡不负给付保险金义务的约定,作为寿险合同的免除责任条款。根据保险法规定,保险人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应退还已支付的保险费。保险业将自杀列为除外责任,是因为
史某将其重型自卸货车投保给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慈溪市营销服务部后发生的一起交通事故。事故中,史某雇佣的驾驶员负次要责任,导致第三者尹辉阳死亡。保险公司依据保险合同只愿意赔偿部分损失,引发赔偿纠纷。史某因此需支付第三者损失及诉讼费,遂向法院起诉保险公司
平安险的责任范围,包括装卸或转运时货物落海、运输工具意外事故等造成的全部或部分损失属于平安险的责任范围,保险公司应承担赔偿责任。而运输迟延引起的损失和费用不在平安险范畴之内,船员行为中的过失或不履行职责造成的货物损失则可能有免责情况。
双方同等责任下的医药费分摊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医药费并非平分,而是由保险公司根据责任限额进行赔付,超出部分由责任人承担。同时文章还详细列举了属于车祸中双方同等责任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