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拆迁过程中,常见的手段之一是通过政策导向的方式来影响拆迁户的认知。拆迁消息往往以政府发布的红头文件的形式传播,而不是根据法律规定或相关法规来解释。这种方式让拆迁户误以为拆迁是政府根据中央政策实施的行动,从而忽视了法律的约束和强制性。地方政策的随意性也给拆迁户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使他们在拆迁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然而,这种以政策为导向的方式实际上违反了法律规定。
拆迁户在面对红头文件或地方政策时,不应只看政策本身,而应寻找法律的依据。如果发现政策与法律规定不符,被征收土地或房屋是可以得到救济的,并且必定会得到满意的答复。
拆迁过程中常见的另一种手段是通过奖励引诱来压低补偿。拆迁奖励是指拆迁单位设定一个期限,如果被拆迁人在期限内搬迁,就可以得到丰厚的奖励。奖励金额与搬迁时间成正比,越早搬迁奖励越高,到后期则几乎没有奖励。许多拆迁户一听到奖励就急于签订协议,立即搬迁。然而,他们并不知道这已经是拆迁单位的套路。
根据《土地征收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被拆迁的房屋必须得到相应的补偿,补偿金额不得低于原有生活水平。然而,在现实中,一旦签订协议,补偿金额就成为拆迁单位的一口价。奖励只是一个诱饵,通过极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话语权。高昂的奖励实际上是从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中“压榨”出来的,目的是变相“胁迫”被拆迁人签订协议。拆迁奖励本质上是违法的,这也是后期维权的一个证据点。因此,拆迁户在面对奖励拆迁时一定要慎重。
在拆迁过程中,拆迁户经常听到的一种说辞是“你的房屋涉嫌违建,严格来说是不予补偿的。如果你现在签订协议,政府可以考虑给予一定额度的补偿……”拆迁户可能会认为这是合理的,因为房屋确实没有某些证件或者因为其他原因证件被撤销等。然而,违建根据法律规定是不予补偿的。
然而,如何定义违建并不是由拆迁单位说了算,更不能对法律条文断章取义。许多建房人由于历史原因或行政机关自身的原因,并没有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认定房屋为“违建”只是一种逼迫被拆迁人签订协议的手段。因此,当拆迁单位认定房屋为违建时,拆迁户不应轻信或胆怯,而是应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来进行维权。
棚户区改造中的房屋征收问题。棚户区改造是中国政府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而推出的一项工程。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根据相关规定包括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搬迁和临时安置的补偿以及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农村集体土地征收与补偿也明确了相关标准。针对危房棚户区的改造
拆迁赔偿房产是否具备抵押贷款的可能性。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拆迁赔偿房产如具备产权无异议,可登记抵押作为债务的担保。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安置房买卖纠纷的处理方式以及最新的抵押物规定资讯。
农村和城郊房屋拆迁时,院落、围墙和地上附着物的补偿问题。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评估办法》,院落和空地的补偿数额需由评估机构评估,补偿应公平公正,不低于市场价。涉及部门包括国土资源局、乡镇政府、拆迁办和村委会等,各自负责征地公告、补偿方案公告、签订拆
拆迁补偿问题引发的纠纷属于行政纠纷,应通过行政诉讼解决。文章明确了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及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法律特征,包括法律行为、法律平等性、合法必须性、法律效力及双务有偿性等。在履行协议过程中发生纠纷时,协议条款将成为解决纠纷的主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