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 拆迁补偿 > 拆迁补偿标准 > 当政府强拆违拆时,他们会受到这样的处罚

当政府强拆违拆时,他们会受到这样的处罚

时间:2024-07-18 浏览:4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81722
导读:其所要面对的法律制裁是分层级提升的:(1)责令改正,通报批评;(2)国家赔偿责任,处分当官的和直接责任人;(3)情节严重的,要面临牢狱之灾。市、县级人民政府及房屋征收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中不履行本条例规定的职责,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或者本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

应对政府的违法征收、强拆行为,被征收人除了通过法律途径争取公平、合理的补偿安置外,还对这样的问题极为关切:政府的上述违法行为难道仅仅是补偿、赔钱了事么?就没有相关官员、责任人要为此付出代价么?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本文,在明律师为你简要梳理政府违法征收、强拆所要面临的法律制裁,为被征收人的依法维权打打气。

政府工作人员不履行征收法定职责:市、县级人民政府及房屋征收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中不履行本条例规定的职责,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或者本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明律师解读:该条是一般性规定,适用情形是最广的,既包括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不履行实体领域的职责,也包括其程序上的违法。

其所要面对的法律制裁是分层级提升的:

(1)责令改正,通报批评;

(2)国家赔偿责任,处分当官的和直接责任人;

(3)情节严重的,要面临牢狱之灾。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实践中征收维权律师能够通过法律程序向政府施压。

因为一旦涉及国家赔偿,就不仅仅是赔钱了事,背后一定附带着政纪处分和其他追责,这是一般官员、干部所难以承受的。

政府工作人员暴力逼迁:采取暴力、威胁或者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土地管理法》(修正案)征求意见稿

将第七十八条改为第八十条,修改为:无权批准征收、使用土地的单位或者个人违法批准占用土地的,超越批准权限违法批准占用土地的,不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批准用地的,或者违反法律规定的程序批准占用、征收土地的,其批准文件无效,对违法批准征收、使用土地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法批准、使用的土地应当收回,有关当事人拒不归还的,以违法占用土地论处。

违法批准征收、使用土地,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在明律师解读:国土资源部最新发布的《土地管理法》(修正案)征求意见稿对现行《土地管理法》第78条的规定作了微调,将原用词“非法”调整为“违法”,将“行政处分”修改为“处分”。

为便于广大被征收人了解新规,这里直接选用了征求意见稿的条文进行说明。

需要指出的是,“处分”意味着包含了纪律处分,对于行政官员而言,这要比行政处分严厉得多。

实践中,当政府在征收中作出的行政行为被人民法院判决确认违法或者撤销时,官员就会同时面临上述处分的追责。

而如果政府与被征收人在庭外就补偿安置事宜达成了一致,被征收人同意撤诉,那么“民不举官不究”,官员也就能逃过一劫。

这也就解释维权律师通过诉讼搭建协商、谈判平台这一方略是如何得以实现的。

所谓“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

前述法律法规中所述“刑事责任”,即《刑法》第399条规定的情形: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明律师解读:

“滥用职权”与“玩忽职守”的区别是较为容易理解的,前者是故意的主观心态,后者则是过失。

徇私舞弊由于主观恶性更大,因而刑罚较前两者更重。

实践中因征收补偿纠纷导致官员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可谓少之又少,主要原因就是此类纠纷的最终结果往往是“协调”了。

有的协调,是被征收人主动、自愿的;也有的协调,是迫于无奈的被协调。

其中所反映出的深层次矛盾、问题,是极为复杂、深刻的。

对此,北京在明律师事务所主任,著名行政诉讼专家杨在明不无忧虑地表示,在征收活动中,老百姓面对违法征收暴行有时会面临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惨状,而一手制造了这些悲剧的政府官员却可以在“协调”之后得以全身而退,逃避法律本已规定的严厉制裁。

这一现状若不加以改变,征收中“民”与“官”之间的矛盾、对立就难以得到根本改善,和谐征收也就只能是个遥不可及的愿景。

为自己的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这是最朴素的道理,对于被征收人适用,对于政府官员也应当同样适用。

相关标签: 处罚决定违法行为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治安案件的跨地域抓捕问题

    治安案件的跨地域抓捕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可以依法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进行异地抓捕。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行政机关管辖,但如果居住地公安机关更适宜管辖,也可以由居住地公安机关管辖。涉及特定案件的除外。公安机关在抓捕时需根据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确

  • 买病假条是否构成违法行为

    买病假条是否构成违法行为的问题。医院病假条属于事业单位的证明文件,买卖病假条是违法行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买卖公文、证件等文件将被处以拘留和罚款。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住院和门急诊病假条的办理步骤以及病假条的合法性认证过程。

  • 散播谣言的法律责任

    散播谣言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散播谣言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将受到治安处罚,严重时可能构成犯罪。此外,利用信息网络诽谤、辱骂、恐吓他人和编造虚假信息等行为也将受到法律制裁。

  • 销售未遂的行政处罚程序及原则

    销售未遂的行政处罚程序及原则。对于销售未遂的轻微违法行为可不予处罚,构成违法行为则采取相应措施。行政处罚程序包括调查取证、告知权利、听取陈述等步骤。执行行政处罚时应遵守当事人自觉履行、不停止执行等原则,可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处罚决定得到履行。

  • 行政处罚后符合刑事立案的标准
  • 酒精含量172逃逸的法律处罚
  • 未成年人办理身份证所需材料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