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临拆迁时,了解拆迁项目的背景信息至关重要。这包括拆迁项目的性质(集体土地上的拆迁还是国有土地上的拆迁),拆迁的主体是谁,项目的规划内容是什么,拆迁的期限、规模以及与公共利益的相关性,以及拆迁的补偿总额等。企业客户需要了解这些信息,以确定心理价位。
同时,需要确认拆迁项目是否得到了区、县及以上人民政府的批准,并且是否遵守了相关征收补偿条例的法律文件。此外,还要确定是否在征收开始前征询了相关公众的意见,并且是否按照2011年公布的《国有土地上征收和补偿条例》的法律程序进行。这些内容都是拆迁征收过程中容易被拆迁方钻“法律空子”的地方。
尽管拆迁方制定的各项补偿政策标准普遍偏低,但我们仍然需要详细研读具体的政策。只有充分了解政策,才能质疑其中不合理和不合法之处。在拆迁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补偿项目缺漏的情况,例如对公摊面积的遗漏或忽略院落面积等。只有在充分了解政策的前提下,被拆迁户才能明确如何让自己的相关利益纳入补偿范围。
拆迁征收房屋往往涉及各种证件,一旦有遗缺或手续不全,很容易被定义为“违建”,从而导致补偿失败。因此,在拆迁征收前,必须确保房屋证件齐全、手续完备。在国有土地上,需要确保土地使用权证、土地规划证和城市建筑规划许可证三证齐全,才能办理房屋产权证,成为完全合法的建筑。在集体土地上建房时,也需要经过政府部门的审批并按照规划建造,方属于合法建筑。对比以上条件,确保房屋达到合法程度,是防控拆迁风险的必要措施。
在拆迁过程中,建立信息渠道并随时了解相关信息至关重要。这包括拆迁方和其他被拆迁方的信息。只有获取准确的情报,才能做出决策,了解对方的情况才能取得胜利。因此,在听到拆迁开始的消息后,应考虑建立信息来源渠道,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错失获得有利补偿的机会。此外,通过多方位的信息渠道表达自己的合理需求,充分发挥自己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同时,需要对房屋进行预算和评估,准备好谈判方案和应急预案。从法律层面来看,一旦与拆迁方接触后,需要提前做好法律保护措施,预防产生财产风险和人身风险,防止被强制拆迁或违法拆迁。
拆迁补偿的法律概念、法律依据、补偿方式以及相关的计算方式。拆迁补偿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进行,包括货币补偿、产权置换和结合型补偿。新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拆迁补偿进入民主化、多元化新时代,并引入了二次征询和申请评估复核制度。拆迁补偿计算涉及房
动迁过程中缺乏土地使用证的解决方法,包括配套商品房的产权归属和交易问题,个人房产开发中的替换房屋的土地证办理流程。同时介绍了房屋拆迁补偿的三种方式:产权调换、作价补偿以及两者的结合方式。
城市房屋拆迁的法律程序。从获得建设项目批准文件开始,到最终强制拆迁的过程,详细阐述了拆迁过程中需遵循的各项法律程序和步骤。包括获取政府批准文件、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拟定拆迁计划和方案,开设拆迁资金专用账户,申领拆迁许可证,发布拆迁公告
中国关于违法建筑是否可以强拆的问题。文中指出,根据我国的建筑法规,违章建筑是可以强拆的。相关部门在接到报告后会进行勘查,并依法律程序进行处理。同时,文章也探讨了违章建筑的认定和拆迁补偿问题,涉及区分违法建筑与违章建筑、不同违章建筑的情况以及土地使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