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对违法建筑的拆除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因此相关执法机关也应该严格依法行使职权,遵守法律规定的拆除违法建筑的程序:
规划部门、土地管理等机关通过监督检查、群众举报、媒体报道等途径获知违法建筑的信息后,应该先前往现场侦查、核实相关信息;在核实信息时应该通过拍摄照片,与当事人谈话,找相关证人证言等手段,寻找证据并制作现场勘验笔录、询问笔录,准确记录所调查的违法建筑的位置、面积、高度等详细信息;同时还应调取相关的土地使用及城市规划的材料,明确违法建筑的查处依据。
在行政执法机关调查结束后,应该出具书面的调查报告,记明违法建筑和建设单位的相关信息,违法的事实及查处的依据,并初步判断该建筑的危害。
调查部门在调查取证完成后,应该依据具体的法律、法规规定的对建筑物土地使用权、建设用地规划证书、建设工程规划证书及规划图纸等的要求确定该建筑是否为违法建筑。
在认定是否属于违法建筑时,应该依据房屋建造时的法律规定,不能依据调查时的规定。
相关执法机关在调查结束后,应该依据具体的情况,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对不违反城乡规划但缺少相关手续的,应该补办手续;对可以改正的应该限期改正;对无法通过改正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并作出责令限期拆除的决定书。
在拟作出责令限期拆除的,应该出具告知书,告知当事人相关的处罚及依据,并告知其应享有的陈述、申辩权利。
当事人在行使这些权利时,相关执法机关应该听取意见,做好记录,并进行复核。
在当时人的权利用尽时,主管部门应当作出责令限期拆除的书面决定。
执法部门在作出处罚的正式书面决定后,应该将相关文书送达当事人,在送达时也应该严格依照相关程序。
同时还需要将强制拆除的决定予以公告。
执法机关在作出责令拆除的处罚决定时,应该给当事人一定的期限,并派员督促;当时人限期不拆时,规划部门可以依法代为拆除或委托拆除,其他机关则需要经过诉讼期后,才能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此外,《行政强制法》中规定对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除的,相关行政机关在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前还需要催告当事人,在催告送达十日后,当事人仍不履行义务的,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此外还对实施行政强制执行的时间及方式做了限制,如不能在夜间或法定节假日,不能采取停止供水、供电等方式迫使当事人履行相关行政决定。
对于违法建筑的拆除,原则上不得给予任何形式的经济补偿,因此带来的法律责任都由违法建筑当事人自行承担。
拆迁补偿的法律概念、法律依据、补偿方式以及相关的计算方式。拆迁补偿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进行,包括货币补偿、产权置换和结合型补偿。新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拆迁补偿进入民主化、多元化新时代,并引入了二次征询和申请评估复核制度。拆迁补偿计算涉及房
租赁商铺中,出租人隐瞒商铺是违法建筑的事实导致承租人损失时房东应赔偿租客的问题。文章还分析了商铺租赁合同中的承租地点、租金递增及时间点、租赁保证金或履约保证金、拆迁赔偿等事项的约定。特别是拆迁赔偿问题,指出承租人需与出租人约定双方关系的处理,包括补偿
一起因道路改造强制拆迁房屋引发的行政赔偿案件。原告陈忠江的门市房被新民市政府以“违章建筑”的名义强制拆除,但政府未出示相应的“违建”确认书,且未遵循法定程序,因此强拆行为被判定违法。虽然陈忠江获得了拆迁补偿,但他认为补偿不合理,其赔偿请求被法院驳回。
动迁过程中缺乏土地使用证的解决方法,包括配套商品房的产权归属和交易问题,个人房产开发中的替换房屋的土地证办理流程。同时介绍了房屋拆迁补偿的三种方式:产权调换、作价补偿以及两者的结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