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 拆迁补偿 > 拆迁补偿安置 > 当事人房屋未签补偿协议,遭误拆!征收方行为不当

当事人房屋未签补偿协议,遭误拆!征收方行为不当

时间:2024-01-31 浏览: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82140
导读:误拆”的本来面目,其实就是违法强制拆迁。所以在房屋被“误拆”之前,无法与拆迁方协商谈拢时,我们应当保持防止房屋被“误拆”的警惕性,及时对房屋进行取证,或者在房屋有被违法拆除的可能时及时寻求公安机关的保护。不能过于消极陷入僵局,给对方“误拆”或“强拆”的机会。

不签字,要警惕征收方“误拆”了

一夜之间,合法住宅成废墟

甘肃省某城区的吴先生在2018年12月22号的夜晚经历了一场离奇的拆迁事件。当他回家时,惊讶地发现他的合法住宅已经被拆成了废墟。吴先生无法相信这样的事情会发生:“才出去一晚上,回来房子就没了。”

未达成补偿协议,房屋遭遇误拆

事实上,吴先生的房屋在6月份被列入拆迁范围,因此他与拆迁方一直在就拆迁补偿问题进行谈判。然而,由于双方未能达成一致,吴先生一直未签订安置拆迁补偿协议。为了在年前完成拆迁进度,拆迁方在吴先生一家人参加酒席的当晚偷偷拆除了房屋。直到第二天一家人回来时,才发现他们几十年的住所已经变成了废墟,无家可归。

揭开“误拆”的本质,是违法强制拆迁

广大被拆迁人都明白,所谓的“误拆”实际上是违法强制拆迁的一种手段。为了尽快完成拆迁工作,拆迁方常常借用“误拆”之名进行强拆行为。

故意“误拆”构成刑事责任

故意“误拆”可能涉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罪。在这种案件中,房屋征收部门的主管和直接责任人员可能会超越职权、不履行或怠于履行监管职责,构成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罪。此外,故意“误拆”还可能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如何应对“误拆”风险

在房屋被“误拆”之前,应该保持警惕,及时对房屋进行取证,并在有被违法拆除的可能时寻求公安机关的保护。如果房屋已经被“误拆”,应及时提起法律程序,行使程序性权利。利用法律武器,搭建高平台进行协商谈判,可以获得更平等、法治的环境,限制征收方的违法行为。同时,受到“误拆”影响的人们应该报警取证,并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确认强拆行为的违法性并寻求赔偿。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拆迁费的估算及法律规定

    拆迁费的估算及相关的法律规定。文章介绍了拆迁评估的技术方面和常见问题处理办法,包括城市国有土地和农村集体土地拆迁评估中常见问题,如基准地价确定、被拆迁房屋建筑面积认定等。拆迁补偿价的计算公式和关键因素也进行了说明。

  • 如何确定房屋是否在“拆迁红线”范围内

    如何确定房屋是否在“拆迁红线”范围内的方法,包括查看《拆迁公告》或《征地公告》等。公告中应包含征地批准信息、被征收土地信息、征地补偿和农业人员安置等内容。同时,征用土地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包括拟订方案、审查报批、方案公告等步骤。办理征地补偿登记是其

  • 股权转让的营业税征收规定

    股权转让的营业税征收规定。对于无形资产和不动产投资入股的行为,不需要征收营业税,包括投资方参与利润分配并承担投资风险的情况。同时,根据修订后的规定,转让这种股权时需要征收营业税。规定自1月1日起执行。

  • 公有居住房屋拆迁补偿款的分配原则

    公有居住房屋拆迁补偿款的分配原则,包括承租人和同住人之间的拆迁补偿款分配是一人一份、均等分割的原则。拆迁补偿款归属清晰,涉及特殊情况下的分配标准和过渡期限的处理。拆迁补偿款应遵循遗嘱或法定继承规则分配,过渡期限由拆迁双方协商决定,拆迁方不得擅自延长,

  • 房屋拆迁安置补偿补偿费的发放时间
  • 城市国有土地上房屋拆迁补偿与户口的关系
  • 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解决程序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