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先生是广西某县中学的一名教师。2000年,该中学为解决教职工住房困难,将一栋楼改建为教师宿舍楼。2001年,陆先生与该中学签订了《集资房协议》,约定了他支付16000元的金额,并享有使用权和继承权,但没有房产权和处置权。2003年,由于该中学被撤销,陆先生调整至该县另一中学工作。
2014年7月,该县国土资源局收回了该县教育局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其中包括了案涉房屋。同月,该县教育局向陆先生发出了《关于清退县一小北楼住房的通知》,要求陆先生清退所占用的房屋,并多次通知他进行清退。2016年9月,案涉房屋被拆除。
陆先生认为该县政府和教育局拆除房屋的行政行为违法,因此向一审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该县政府和县教育局的行为违法,并要求两被告按产权调换实行原地安置陆先生住房,并赔偿其房屋装修和物品遗失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当地省高院以陆先生调至另一中学工作为由,认为在房屋拆迁前已出现陆先生需退回房屋的情形,因此陆先生无起诉资格,驳回了他的诉请。
陆先生申请最高法院进行再审。最高法院经过审慎考虑后认为,陆先生与该县教育局签订了《集资房协议》并长期居住,拆除房屋的行为直接影响了陆先生的居住生活和财产利益。陆先生的调离并非自愿离开,而是由于学校布局调整的原因。因此,该县教育局不能以此作为收回房屋的理由。最高法院撤销了一审和二审的判决,并要求当地中院重新审理该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提起诉讼。因此,只要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并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我们都可以要求保障自己的权利,并积极主动行使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
根据《国有土地征收补偿条例》的规定,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实施房屋征收应当先补偿,后搬迁。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即使当事人对于集资房没有完整产权,在长期居住和使用房屋的情况下,当事人仍然有享受征收补偿的权利。
如果您遇到类似情况,应积极行使自己要求听证和安置补偿的权利。如果有疑难问题,可以查询相关案例、法律法规,或咨询拆迁律师。只要通过合法途径,合理要求自己的权利,就不要放弃。就像陆先生一样,在一审和二审都驳回诉请的情况下,他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的合法权利。最终,在最高法院的判决下,他得到了应有的补偿。
棚户区改造中的房屋征收问题。棚户区改造是中国政府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而推出的一项工程。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根据相关规定包括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搬迁和临时安置的补偿以及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农村集体土地征收与补偿也明确了相关标准。针对危房棚户区的改造
土地流转补偿标准的相关内容。文章详细列举了征收不同性质的土地,如耕地、基本农田、林地等,以及各种用途的集体建设用地的补偿标准。同时,还介绍了其他税费、房屋补偿以及其他地上附着物的补偿标准。
征地拆迁中涉及的主要主体及其职责。包括拆迁人、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拆迁实施单位、拆迁评估机构、房屋拆除单位和拆迁管理部门等。同时,文章介绍了我国法律对征地拆迁主体的相关规定,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征收与补偿等方面的内容。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
农村和城郊房屋拆迁时,院落、围墙和地上附着物的补偿问题。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评估办法》,院落和空地的补偿数额需由评估机构评估,补偿应公平公正,不低于市场价。涉及部门包括国土资源局、乡镇政府、拆迁办和村委会等,各自负责征地公告、补偿方案公告、签订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