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涉案协议不是一般的平等主体之间订立的民事合同,而是法律意义上的“行政合同”,即政府与行政相对人签订的协议,是政府作出的行政行为的一种。有关该协议的争议、纠纷,依法应有行政法律调整,受行政法基本原则中的诚实信用(信赖保护)原则规制。据此,镇政府是应当依法履行协议约定的.
郑州市白沙镇征收补偿协议的履行问题
镇政府反悔,称徐先生无法享有安置面积
根据2013年镇政府与霍家签订的征收补偿安置协议,徐先生有权享有65平方米的安置面积。然而,镇政府最近却表示,根据2017年颁布的《回迁人口界定办法》及当地村规民约,徐先生无法享有安置面积。镇回迁办主任毕_才解释称,2013年的分房办法不明确,现在有了新办法,应以新办法为准。对于此事,徐先生一家提出异议,但镇政府认为此事不能开口。
律师认为政府的做法错误违法
在此问题上,明律师表示,镇政府的反悔做法是错误和违法的。征收补偿协议应得到充分履行,徐先生的安置权益不应受到任何损害。首先,目前没有证据证明征收补偿协议违法。协议并未被认定为无效。此外,撤销和变更的除斥期限均为1年,已经过去了,镇政府无权行使撤销和变更的权利。涉案协议不是一般的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合同,而是一种法律意义上的行政合同。有关该协议的争议和纠纷应受到行政法律调整的规制,受到诚实信用原则的约束。因此,镇政府应按照协议的规定履行,以保护政府的公信力。
《回迁人口界定办法》的法律地位存疑
所谓的《回迁人口界定办法》的法律地位存在疑问,很可能是一种地方政府规章无法覆盖的红头文件。这样的红头文件不能作为使行政合同无效的依据。此外,该文件是2017年颁布的,无法调整2013年的事情,这符合法律中的时间效力原则。镇干部的表态只能说明他们对法律了解不足,需要接受普法教育。
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
徐先生于2003年将户口迁入该村,属于政策上的“老人”。政策常识是,老人适用老办法,新人适用新办法。所谓“后面还有十几个村,口子不能开”的说法只是为了省事,没有法治意识。行政性协议是政府与相对人一对一签订的,徐先生的协议解决的是他自己的问题,与后面的村庄无关。后续的问题应该一个一个地处理,不存在相互影响的情况。
政府必须履行征收补偿协议
根据《妇女权益保障法》第33条的规定,因结婚男方到女方住所落户的,男方和子女享有与所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平等的权益。根据这一规定,霍女士一家与镇政府订立的补偿协议是合法的,镇政府必须履行。倒插门女婿在征收中是否享有补偿权益,因具体情况的复杂性而不可简单概括。然而,法律对此问题有原则性规定,任何政策、村规民约和风俗习惯都不能取代法律的地位和效力,这就是法治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