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侵权人可向专利行政管理部门投诉,要求责令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
2. 侵权人可根据实际损失或侵权人获利进行赔偿,若难以统计,可处以不超过三百万元的罚款,但双方可协商赔偿事宜。
1. 责令停止侵权行为:
① 立即停止销售侵权商品;
② 没收、销毁侵权商品;
③ 没收、销毁制造侵权商品和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
2. 处以罚款:
对未构成犯罪的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根据情节处以非法经营额50%以下或侵权所获利润五倍以下的罚款;对侵权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可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
对上述处理决定不服的当事人,可在收到通知之日起15天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逾期不起诉且不履行的,工商管理机关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3. 调解商标专用权赔偿数额: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就商标专用权赔偿数额进行调解。若调解不成,当事人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 存在违法行为,即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的行为。
2. 发生损害事实,即销售假冒商标商品造成商标权人财产损失和商誉损害。
3. 违法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过错,即知道或应当知道所销售商品为假冒注册商标商品。
4. 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存在因果关系,即销售行为导致商标权人的损害。
如果出口贴牌商标存在侵权行为,当事人应立即联系侵权人,要求其停止侵权行为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赔偿。
加盟商是否有权使用公司注册商标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规定,加盟商可以通过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获得使用公司注册商标的授权。同时,转让注册商标需要遵守相关规定,确保商品质量,并在商标局进行备案和公告。法院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认定驰名商标是否
商标侵权案件中,根据《商标法》第63条第1款的规定,权利人可以根据实际损失确定赔偿标准。如果实际损失难以确定,可以根据侵权人获得的利益确定赔偿金额。如果权利人的损失或侵权人获得的利益无法确定,可以参考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来合理确定赔偿金额。对于恶意侵
商标侵权案件中的赔偿判决根据被侵权人的实际损失确定,如果无法确定实际损失,可以参照侵权人的违法所得或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进行判决。对于恶意侵权行为,赔偿数额可以是确定
商标侵权案件中,赔偿数额的确定原则是根据被侵权的权利人所受到的实际损失或侵权人所获得的利益来确定。如果实际损失难以确定,则可以参照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来合理确定。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