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公司的变更形式 > 公司合并 > 企业兼并的利弊

企业兼并的利弊

时间:2024-02-14 浏览:6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8606
企业兼并的情况频频发生,特别是一些经营状况不太好的企业,容易被经营实力强劲的企业给兼并了。一旦企业进行了兼并,肯定是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为此人们要能够了解企业兼并的利弊是什么?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给你主要介绍相关知识。

企业兼并的利益和风险

利益:

企业兼并可以带来以下好处:

(1) 规模效益:通过兼并,企业可以在生产和销售方面享受规模效益带来的各种好处。

(2) 研发能力提升:兼并可以集中使用人才、技术和设备,有利于研究开发事业的发展。

(3) 时间节约:兼并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所需的资金、人才、技术、信息和设备等经营资源。

(4) 投资节约:兼并可以避免设备投资、库存投资和研究开发投资方面的重复投资。

(5) 风险分散:通过兼并实现事业的多角化,可以分散风险,并享受到范围效益。

(6) 提升企业信誉和知名度。

(7) 节约间接费用:通过实现管理部门的一元化,可以节约间接费用。

(8) 救活经营不振企业:优秀企业家经营的优势企业对业绩不振企业的吸收合并,可以救活一批经营不振甚至亏损的企业,因此,地方政府和工业管理部门也对此感兴趣。

(9) 促进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的合理调整:通过兼并中的经营资源再分配,可以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

风险:

企业兼并也存在以下风险:

1. 可行性研究风险:在实施兼并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环境分析和企业能力分析,明确兼并的目的和效果。如果选择的兼并对象多角化范围过广,将增加经营管理的难度。

2. 兼并后的人事管理:兼并后需要面临管理人员增多和被兼并企业职工的使用和待遇问题。合理安排多余的管理干部和合理使用被兼并企业的骨干对整个企业影响很大。

3. 兼并还是企业集团:企业兼并是广义的企业集团中结合程度最高的形式。与企业兼并相比,企业集团在增强对外竞争力、享受规模效益、调度和筹措资金方面具有优势。然而,企业集团在决策速度和一元化方面不如兼并后的企业,并且需要处理各企业间的利益关系。

4. 法律制度建设:应尽早制定或完善反垄断法、证券交易法、税法等法律,以规范企业兼并活动。

企业兼并与收购的区别

狭义的兼并是指企业通过产权交易获得其他企业的产权,并获得其控制权的经济行为。广义的兼并除了吸收合并以外,还包括新设合并和控股等形式。

收购是指对企业的资产和股权进行购买行为,可以获得目标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资产或股份,从而控制该企业。

兼并、收购和合并的共同点在于:它们的对象都是企业产权交易,都是企业的买卖行为,都是企业在谋求自身发展中采取的外部扩张战略。

兼并、收购和合并的区别在于:

1. 对象不同:兼并是通过产权交易获得其他企业的产权,使其丧失法人资格,并获得控制权;收购是对企业的资产和股权进行购买,可以获得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资产或股份。

2. 形式不同:兼并可以是吸收合并、新设合并或控股等形式;收购是指购买企业的资产和股权。

3. 控制程度不同:兼并可以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收购可以获得目标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资产或股份,并控制该企业。

兼并、收购和合并作为不同形式的资本运营方式,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企业兼并的不同形式

    企业兼并的不同形式,包括购买式兼并、承担债务式兼并、吸收股份式兼并和控股式兼并。这些兼并方式各有特点,如购买式兼并是兼并方以现金购买目标企业的资产,承担债务式兼并则是兼并方接受目标企业的资产并承担其债务等。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目标选择适合的兼并方式

  • 资产重组的内部和外部形式

    资产重组的内部和外部形式及其目的和意义。内部重组通过调整企业内部资产来发挥最大效益,外部重组则通过资产买卖、收购、兼并等形式优化资源配置。资产重组的目的是调整企业边界以实现最优规模,从会计角度看是资源有效配置的交易行为。此外,资产重组还涉及对企业资产

  • 国有企业兼并中债务处理的发展历程

    国有企业兼并中的债务处理发展历程。企业兼并面临买方市场的挑战,债务处理是重要问题。根据国家政策,债务应法定转移并由兼并方承继。解决债务负担的根本出路在于进行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以提高国民经济素质。若仅在企业层面推进工作而不进

  • 企业兼并重组的主要形式

    企业兼并重组的主要形式,包括承担债务式、出资购买式、控股式、授权经营式和合并式等。同时,文章介绍了企业兼并重组应遵循的自愿协商、符合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等原则,以及兼并重组的一般程序,如清产核资、提出可行性报告、协商达成意向性协议等。

  • 兼并、收购和合并的异同
  • 公司合并的方式
  • 公司合并重组的定义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