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投资者主要以个人和机构投资者为主,股权分散。在这些国家,个人持股成为时尚,机构投资者逐渐增多。股权广泛分布在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手中,机构投资者已成为美国和英国最大的股权所有者。机构投资者不仅持股比例上升,还积极参与公司治理,改变了过去只关注短期投资回报的消极投资者形象,致力于公司的管理。例如,近年来一些大型机构投资者如CalPERS主动参与公司运作。
2. 以市场约束管理。由于这些国家的资本市场发达,流动性高,直接从资本市场融资成为企业主要方式。资本市场对公司管理层施加强大压力,通过资本市场对管理层进行监督,成为股东约束管理层的重要手段。如果公司管理不善,股东可以选择撤资,导致公司难以融资,甚至面临被收购的风险。
3. 有完善的立法保护股东利益和保障信息披露,规范资本市场和公司运营。美国和英国早期就通过立法来保护股东利益和规范公司运营,如《示范公司法》和《示范公司章程》。美国的《1933年证券法》规定了上市公司必须披露与上市证券相关的财务和其他重要信息,禁止操纵市场和内幕交易等行为。
1. 投资者主要以内部人集团为主,股权高度集中。在这些国家,像美国、英国那样较大且活跃的股东阶层(如养老基金、共同基金和保险公司)由于法律限制往往难以成为主流投资者,投资机构化程度较低。投资者主要集中在家族、工业企业联盟、银行和控股公司等。由于内部人集团规模较小,成员间熟悉,常常导致成员间以及成员与公司之间的关系复杂,除了投资关系,还涉及其他关系。
2. 主要通过公司内部的组织结构来制约公司经营者,由公司内部的控制机制直接监控管理层。由于这些国家的资本市场不够发达,通过银行间接融资成为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这一方面使得公司管理层摆脱了来自资本市场的外部压力,不受小投资者的约束;另一方面,公司与银行保持着紧密联系。内部人可以通过持股多数或其他安排来控制公司,并对公司管理层进行监督。
公司收购的流程。首先签署收购意向书,确定基本收购意向并进行相关准备。接着,收购方需要作出收购决议,目标公司召开股东大会放弃优先购买权。然后进行尽职调查,签署收购协议。最后,办理后续变更手续,包括股东变更、法人变更等。收购流程涉及法律和财务问题,需要谨
公司并购准备阶段的必要工作,包括组建并购班子、制定并购方案,以及尽职调查中的外部法律环境和目标公司的基本情况等。在并购准备阶段,对目标公司进行尽职调查非常重要,涉及外部法律环境、目标公司的合法性、组织结构、产业背景、财务状况等。并购班子需熟悉相关法律
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的必要性,并重点强调了公司章程的重要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必须制定公司章程,其中包含了公司的组织结构、基本规则、名称、住所、经营范围等内容。股东需在公司章程上签名和盖章,以确保公司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上市公司收购亏损企业的现象及策略意义。收购可以通过获取不良资产进行,但溢价不能过高。国际企业收购有助于实现对外发展战略,可以迅速扩大生产规模、开拓新市场,获取关键技术和人才等,以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利润水平。但同时需要注意溢价的合理性,确保收购的可行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