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论是饮酒后驾车致人死亡还是醉酒后驾车致人死亡,都需要依法对驾驶者追究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3条的规定,对交通肇事罪规定了三个不同的刑罚:
1.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综上可知,如果行为人是酒驾后致人死亡,一般情况下还需要结合其在该次事故中的责任,才能最终确定具体的刑罚幅度。通常情况下,如果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将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情节恶劣,将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对于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可以适用缓刑。符合以下条件的人,可以宣告缓刑:
1. 犯罪情节较轻;
2. 有悔罪表现;
3. 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4. 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禁止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或接触特定人。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根据刑法规定,醉驾并未排除适用缓刑的可能性。因此,符合上述条件的犯罪分子,包括醉驾在内,可以或应当宣告缓刑。
以下情形属于醉驾从重处罚:
1. 造成他人重伤或死亡,尚未构成交通肇事罪;
2. 在高速公路上醉酒驾驶;
3. 醉酒驾驶营运客车(公交车)、危险品运输车、校车、单位员工接送车、中(重)型货车等机动车;
4. 醉酒在城市道路上驾驶工程运输车;
5. 造成他人轻伤且负有主要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33条规定: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酒驾撞死人后,驾驶者将面临严重的后果。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酒驾属于刑事犯罪行为,驾驶证将被吊销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根据法律第九十一条第四款和第五款的规定,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人将被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并吊销驾驶证,同时还要依法追
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是终生禁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
如果他在肇事后逃逸,就要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被害人是因为他驾车逃逸而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就要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暂扣三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罚款;醉酒驾驶营运车辆,由公安机关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
醉驾肇事逃逸判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如果是自首的话会减轻处罚。刑法修正案(八)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醉酒驾驶,并造成一死一伤,不排除有可能用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