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改制在法律上是指企业法人的终止、变更和重新设立,同时原企业的资产包括债权债务会有新的继承者。企业改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原企业进行公司制、股份合作制改造后,其资产会被改制后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或股份合作制企业所接受。
即兼并企业以承担被兼并企业债务为条件接受其资产。
即兼并方出资购买被兼并企业的资产。被兼并企业的债务已列入购买价格中,被兼并企业的财产整体归属于兼并企业。
被兼并企业所有人将被兼并企业的净资产,即财产(包括债权)减去债务的价值作为股金投入兼并企业,成为兼并企业的一个股东。
即兼并企业仅取得被兼并企业出让的部分股权,被兼并企业作为经济实体仍然存在,实际上是改造成股份企业,原有资产仍为被兼并企业拥有。
企业法人拥有独立的财产是其具有法律人格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也是企业法人独立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物质基础。企业法人以其全部财产作为从事民事活动的一般担保,并以具体财产偿还债务。改制后接受被改制企业资产的企业法人应承担被改制企业的债务,这是法人独立财产制度的客观要求,也是维护市场交易信用和保障债权人合法权益的要求。在改制实践中,无论是实行企业兼并、出售,还是股份制改造,通常都会在对企业净资产进行评估的基础上,通过作价、折价、转股等方式进行产权转让。被改制企业的债务由接受企业资产的企业法人承担,这既不违反企业及其投资者的意愿,也不会损害其他股东的利益。
根据《民法通则》第四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企业法人分立、合并,它的权利和义务由变更后的法人享有和承担。”《公司法》更明确地规定:“公司分立前的债务按照达成的协议由分立后的公司承担。”“公司合并时,合并各方的债权、债务,应由合并后存续公司或新设公司继承。”债权债务的继承取决于企业产权的转让和法人主体的变更。通过增量吸股、存量转股、先售后股等方式将企业由全民或集体投资改组为股份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只是企业法人组织或投资主体发生了变更,法人人格的同一性并未中断,变更后的企业法人应承担其变更前的债务。控股式企业兼并的法律后果是将被兼并企业改组为股份制企业,企业作为发起人或股东之一,与其他企业组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实质上是企业的新设合并和股份制改造。
总结起来:
1. 承担债务式、购买式和吸收股权式企业兼并实际上是企业合并中的吸收合并、脱壳经营等形式的企业分立改制,符合企业分立的特征。
2. 托管经营并不涉及企业产权的转让,因此被托管企业在托管前的债务应继续由其承担。
3. 小型国有、集体企业通过转让产权给经营者或其他自然人,企业法人实体不再存续。购买者经营的个体经济组织和私营企业不具备法人资格,与原企业存在法律人格上的根本区别,不能成为原企业权利、义务的继承者,原企业的债务应由主管部门负责清偿。
总之,企业改制后,债务的承担取决于企业的变更形式和法人主体的变更,符合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
股权转让协议的细节内容,包括转让标的、转让价格与付款方式、股权交付、公司盈亏分担、陈述与保证、税费负担、资产移交及风险承担等方面。协议规定了甲方将所持有的某公司股权以一定价格转让给乙方,并详细说明了股权转让的付款方式、交付方式、相关手续、债权债务分担
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的相关程序。包括企业法人破产的界定、宣告通知、清算组的成立及其职责、和解协议的达成、抵押物的处置以及破产财产的偿付顺序等方面。当企业法人因严重亏损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时,债权人或债务人可申请宣告破产还债,经过一系列法律程序,最终由清算组处
个人破产与购房的关系,指出个人破产对购房影响不大,因为个人无法破产。银行在购房贷款时要求买房人具备一系列条件。同时,文章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的目的和适用范围,包括企业法人债务清理和重整的程序,以及债务人和债权人如何申请重整或破产清算的情
公司经营范围变更所需提交的材料及相关影响。无论是增加、减少经营范围还是由于行业变更导致的经营范围变更,都需要向工商、税务机关提交公司变更登记申请表、相关证明、股东会决议、公司章程修订稿等必要材料。此外,公司经营范围变更将导致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的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