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侵权案件的数量不断增加,并呈现出多样化、立体化、网络化的明显特征。为了从司法保护的角度鼓励权利人积极主动维权,敢于维权、勇于维权,加大判决赔偿力度,以便更严厉地惩罚更多的侵权行为,营造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
当商标权利人的实际损失难以确定时,可以根据侵权人因侵权行为获得的利益来确定赔偿数额。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侵权所获得的利益可以通过计算侵权商品的销售量乘以该商品的单位利润来确定。如果侵权商品的单位利润无法查明,可以按照注册商标商品的单位利润来计算。对于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且情节严重的情况,可以将赔偿数额确定为按照上述方法计算的数额的1倍以上3倍以下。此外,还应当加上注册商标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当权利人的损失或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时,可以参照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来合理确定赔偿数额。对于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且情节严重的情况,可以将赔偿数额确定为按照上述方法计算的数额的1倍以上3倍以下。此外,还应当加上注册商标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当权利人已经尽力举证,但与侵权行为相关的账簿、资料主要由侵权人掌握时,法院可以责令侵权人提供与侵权行为相关的账簿、资料。如果侵权人不提供或提供虚假的账簿、资料,法院可以参考权利人的主张和提供的证据来判定赔偿数额。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商标侵权引发的纠纷繁多且难以解决,因此建议当事人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来处理相关问题。
确定赔偿数额的三种标准。首先是基于受害人在名称权受到侵害期间的财产利益损失为标准;其次是以侵权人因侵权行为而获得的财产利益为标准;最后是在损失难以计算的情况下,通过综合评估来确定赔偿数额。评估因素包括侵权行为的程度和情节等。在确定赔偿数额时,一般不应
特殊侵权责任的法定概念及其种类。特殊侵权责任包括国家机关职务侵权行为、产品缺陷致人损害、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污染环境致人损害、地面施工致人损害和地上工作物致人损害等。这些责任是根据民法上的特别责任条款或民事特别法规定的,应对他人的人身或财产损失承担
特殊侵权行为的定义和种类。特殊侵权行为与一般侵权行为不同,包括国家机关职务侵权、雇员受害赔偿、雇佣人损害赔偿等纠纷。此外,还涉及产品责任纠纷、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等。特殊侵权行为应适用民法上特别责任条款的规定,用于处理致人损害的行为。
商标侵权案件的律师费用问题。刑事案件中,律师收费幅度由各省规定,律师根据个人情况制定收费标准。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制止侵权行为的合理开支包括调查、取证等费用,人民法院可将符合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诉讼费用计算在赔偿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