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恶意短信说不

时间:2023-08-19 浏览: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91226
迅猛发展的科技将人类文明推至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时代,我国2003年通信消费总量已达3083.5亿元,手机用户共发送短信2200亿条。电信运营商纷纷许以与其合作的信息服务商高额利润(如中国移动允许合作网站在每条短信0.1元的基础上,加收最高达2.00元/条的增值服务费),手机短信成了诸多信息服务商争相追逐的“黄金”业务。然而,相关制约的缺失使得恶意短信如同黑色的阴霾,弥漫于消费者中间。  当消费者以恶意短信侵权质询电信运营商时,得到的答复往往是:电信运营商仅提供信息通道,对信息内容及服务是否造成消费者权益的损失概不负责。它将其生动地比喻为高速公路,只提供通畅的道路交通,而不对通行其间的车辆损失担责。乍然听来似乎让人无言反驳,但在笔者看来,却不尽如此。  民事法律关系的存在是民事行为主体承担民事权利义务的前提。那么,手机用户、电信运营商、信息服务提供商之间究竟是何种民事法律关系,三者之间又应当如何承担彼此的权利与义务?笔者试分析如下:  手机用户出于生活消费的需要,向电信运营商发出需要为其提供电信服务的要约,得到电信运营商的承诺,签订电信协议,向其缴纳入网费用并预先支付第一笔服务费用,取得由电信运营商分配的专属手机号码,开通该项服务。两者之间是一种再明了不过的服务合同关系。  在消费者与电信运营商成立且持续该服务合同关系时,信息服务提供商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通过电信运营商向消费者发出提供信息服务的要约邀请,消费者自愿向其表示需要提供信息服务,信息服务提供商对此承诺后,消费者与信息服务提供商之间才建立了新的服务合同关系。  消费者与信息服务提供商之间新的服务合同,从其成立到合同双方权利义务的承受,均以消费者与电信运营商之间的服务合同为存在前提。两份服务合同看似风马牛不相及,殊不知后一份合同必须依附于前者,并且在信息服务提供商与消费者合同的履行中,电信运营商正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其间,很多情况下,电信运营商与信息服务提供商之间是一种紧密的利益捆绑式合作关系。  分析至此,笔者认为,通过电信运营商提供的恶意短信造成消费者权益受损,电信运营商也应承担其相应责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如何证明诉讼时效中断

    如何证明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及证据提供。当事人可通过提起诉讼、提出要求或请求以及对方同意履行义务等行为中断诉讼时效。为证时效中断,可提供书面材料、承诺证明、证人证言、电话录音和短信记录等作为证据。若证据不足,可结合诉讼中止情形进一步证明。确保当事人合法

  • 资产评估事务所的基本条件

    资产评估事务所的基本条件和刑事案件金额评估的相关内容。事务所必须取得省级以上国有资产评估资格,拥有高水平的业务能力、职业道德和社会信誉。专职人员不得少于十人,其中职龄人员比例有要求。在刑事案件金额评估方面,价格鉴定结论具有法律依据,是刑事证据的重要组

  • 商用密码产品的销售许可制度

    我国商用密码产品的销售许可制度,实行销售许可管理,由国家密码管理局负责全国管理工作。申请销售许可证需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等条件。另外,本文也阐述了个人信息权的内容,包括信息决定权、保密权、查询权、更正权、封锁权和删除权。

  • 商用密码送检单位的法律要求

    商用密码送检单位的法律要求,包括商用密码检测认证机构的资质要求和检测认证规范。同时,本文介绍了确定网络犯罪刑事管辖权的三种方法,包括根据网址、侵权内容的网络服务器和计算机终端设备所在地以及受害单位或个人系统、网络服务器和计算机终端设备所在地来确定犯罪

  • 个人未考试从事保安服务的处罚
  • 网给传销的投资如何处理
  • 短信威胁要杀人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