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著作权法》和《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软件厂商或者个人作者开发的软件在开发完成后就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但是,考虑到软件产品开发完成后容易遭到盗版、非法复制等侵权问题。在没有第三方认证的情况下,往往无从确认其权利归属情况,甚至在某些极端的案例中,侵权人会“恶人先告状”,起诉真正的软件开发者,使该开发者受到重大损失。
考虑到上述问题,美国版权局首先在该国境内实施软件著作权登记制度。这一制度给美国的软件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律环境,因此美国才造就出了像microsoft这样的软件巨头。
我国软件著作权登记制度的历史并不长,但是在众多软件厂商和软件开发者的一致认同下,我国的计算机软件登记量逐年上升。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已经有超过三分之二的计算机软件,在开发完成后及时进行了软件著作权登记。
另外,为了振兴我国的软件产业,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软件企业优惠政策。在众多的优惠政策中,一般都要求申请优惠政策的厂商或者个人出具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作为其软件产品的证明文件。
由此可见,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不仅是保护自身知识产权的重要举措,也是努力争取享受各项优惠政策的重要资质证明材料。
总结起来,软件著作权登记申请人通过登记,可以:
● 通过登记机构的定期公告,可以向社会宣传自己的产品;
● 在发生软件著作权争议时,《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是主张软件权利的有力武器,同时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司法保护的前提;
● 在进行软件版权贸易时,《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作为权利证明,有利于交易的顺利完成。同时,国家权威部门的认证将使您的软件作品价值倍增;
● 合法在我国境内经营或者销售该软件产品,并可以出版发行;
● 申请人可享受《产业政策》所规定的有关鼓励政策;
剽窃图片是否构成侵犯著作权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未经许可剽窃他人图片属于侵犯著作权的行为,侵权者需承担民事责任。文章还列举了构成侵权的其他行为,并强调了认定抄袭时需要注意与利用思想、客观事实、合理使用和巧合的区别。
集体管理在著作权领域的作用,指出其并非简单的代理关系,而是信托关系,旨在最大化权利人的利益。文章强调了著作权人需要有版权意识,同时介绍了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作用和法律依据。修改草案旨在解决海量作品授权和权利人无法行使著作权的问题,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可
著作权侵权的诉讼时效及其适用范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著作权侵权的诉讼时效为两年,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之日起算。超过两年起诉但侵权行为仍在持续且处于著作权保护期内,法院应判决停止侵权并计算损害赔偿。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对诉讼时效作出了特殊
网站程序属于软件设计,由《计算机保护条例》来保障开发者权益,设计人可以进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按前、后各连续30页,共60页。不足60页的需要提交全部源程序。每页不少于50行,第60页为结束页。在页的右上角标注连续页号1-60。登记地点不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