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公司的变更形式 > 公司改制 > 企业改制中的暴戾化源自去法治化

企业改制中的暴戾化源自去法治化

时间:2023-11-24 浏览:1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9215

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确保公正公平

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充分讨论、民主协商,当然要比暗箱操作、突然袭击来得耗时费力,甚至可能陷入僵持状态;但它的好处是,复杂事态的解决不脱法律的轨道,能成为理性的可控之物,经过反复的、艰难的博弈,有可能找到各方大体能接受的平衡点,方可可能长久稳定。

河南濮阳市林州钢铁有限公司事件引发关注

8月11日,在岗职工近3000人的河南濮阳市林州钢铁有限公司因改制工作引起部分职工不满,致使正在该公司指导改制工作的一位干部被围堵楼内。至8月15日凌晨,聚集职工经劝解相继离开。(近日《河南日报》)

没有流血的河南林钢事件,很容易使人联想到7月24日发生的吉林通钢事件。稍作比较,不难发现这两起事件的共性:都是因改制引发,都导致了人员大规模聚集,劳资关系都呈现出暴戾化倾向;论及诱因,同样可以有把握地说,过程中都有疑似轻忽职工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的操作,还不见公开透明的解释,企业改制中都呈现出去法治化倾向。

依法规范企业改制,保障职工权益

企业改制重组也好,关闭破产也罢,只是市场经济中的常见现象。如何规范、如何加强民主管理,国家早有相关法律法规。8月14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出通知,再次就企业改制中依法依规地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中作出强调。可见,企业改制的“一定之规”不是没有,问题出在是不是遵循法律程序依法办事。如果改制的是国有企业,则还关涉地方政府是不是遵照程序依法行政。

去法治化问题需引起重视

从已有的案例来看,凡是在企业改制中发生剧烈冲突、留下严重后遗症的地方,几乎都存在去法治化问题。在通钢事件中,当吉林国资委宣布建龙集团控股的方案时,通钢上下似乎全不知情,以致通钢原董事长和几名副总当场宣布辞职。“突然袭击”式的改革架空知情权,遑论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的落实。有的地方即使向职工公布改制方案,但对职工的意见却是置若罔闻,管你同意不同意、通过不通过,来一个“霸王硬上弓”。这不是在遵守法律程序,而是在玩弄法律程序。罔顾法律法规、罔顾法律程序,如果这样能叫“依法行政”、“依法办事”,那还有什么法治可言?

可以说,个别地方企业改制之乱的一个重要源头,就是去法治化。企业改制的过程需要在法律的框架内,利益相关各方进行必不可少的充分博弈,这一过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这一过程中,如果不能做到依足法律法规、法律程序进行,则极可能损害相关方的利益,比如主导改制的地方政府或资方不受法律规制,则劳资关系恶化为暴力冲突几乎就无可避免。而地方政府在主导这种民生攸关的改制时,不能屈折法律来适应自己的需求,甚至罔顾法律,而尤其要有“法无明令不可行”的意识,实事求是,依法行政。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破产制度的概述及其在商品经济社会中的作用

    破产制度在商品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包括企业改制重组中的破产逃债问题及其原因。破产制度在市场经济中体现竞争机制,但一些企业利用破产逃避债务,损害国家和债权人的利益。其原因包括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行政干预以及破产法律规定的漏洞。现行破产法存在对债权

  •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变更登记程序及所需文件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变更登记的程序及所需文件。包括提交变更登记申请书、股东出资情况表、指定代表或委托代理人的证明、股东会决议、股权转让协议或股权交割证明、新股东的主体资格证明或自然人身份证明、公司章程修正案以及可能的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书等步骤。最后需提交公

  • 新三板公司融资方式

    新三板公司的融资方式,包括股权融资中的定向增发、债权融资中的银行商业贷款和中小企业私募债,以及资产证券化和优先股等。定向增发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主要方式,新三板公司通过多种方式获得融资,如中介机构的尽职调查、完成改制、挂牌等。企业信用水平的提高使得股

  • 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合理组合

    我国经济建设中的资源配置问题,提出通过资产重组优化产业、行业和企业规模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运行质量。文章还指出,资产重组有助于形成大企业集团,促进内部资源整合,减少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推动业务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同时,企业重组有助于解决证券市

  • 涉及股份合作制企业纠纷的法律适用
  • 公司逃避债务的方式
  • 同一单位是否要满十年才能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