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制准备阶段,改制单位的主管部门和改制单位成立改制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班子,负责组织实施本部门、本单位的改制工作。改制单位在主管部门指导下制定改制或清理撤销的总体方案,并由主管部门报省属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同意后批复。此外,还需组织干部职工学习相关文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共识。
在财务审计、资产评估阶段,改制单位在主管部门指导下展开资产清查工作。主管部门委托具有法定资质的中介机构对改制单位进行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审计评估结果在改制单位内部公示。行政主管部门对评估结果进行审核,并以正式文件出具审核意见,连同公示材料一并报省财政厅备案。如涉及政府房产或土地使用权,还需按规定评估后报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或省国土资源厅核准或备案。对于不良资产,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核销。
在改制实施阶段,主管部门负责指导改制单位制定改制实施方案和职工安置方案。改制实施方案要充分听取职工意见,职工安置方案要征得多数职工同意。经主管部门批复的改制方案的实施,分别由省财政厅、机关事务管理局、人事厅、国土资源厅、社会和劳动保障厅进行资产处置、人员分流、社会保险关系衔接等相关工作。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省属事业单位国有产权转让规程》负责组织资产转让。省编制办办理事业单位法人注销登记,省工商局负责新组建企业的名称预核。
在新企业组建阶段,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指导、监督新企业做好组建的各项筹备工作。召开改制创业大会,由全体投资者或改制后企业职工参加,按法定程序和有关规定产生管理机构和高级管理人员。
在办理登记注册阶段,新创立的企业应持相关文件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注册和税务登记等相关手续。创立公司制企业的还需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提交相应的登记材料。
股权转让协议的细节内容,包括转让标的、转让价格与付款方式、股权交付、公司盈亏分担、陈述与保证、税费负担、资产移交及风险承担等方面。协议规定了甲方将所持有的某公司股权以一定价格转让给乙方,并详细说明了股权转让的付款方式、交付方式、相关手续、债权债务分担
公司经营范围变更所需提交的材料及相关影响。无论是增加、减少经营范围还是由于行业变更导致的经营范围变更,都需要向工商、税务机关提交公司变更登记申请表、相关证明、股东会决议、公司章程修订稿等必要材料。此外,公司经营范围变更将导致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的更换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关于公司经营范围变更的规定。公司的经营范围需依法登记并在公司章程中明确,可依法修改章程变更经营范围,但涉及法律、行政法规需批准的项目需依法经过批准。办理经营范围变更需准备相关材料,包括申请书、决议、修改后的章程等。
某国有企业关于担保公司的改制方案。文章介绍了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资产、负债、人员情况和土地房屋状况,并提出了改制的基本思路和方式。文章还详细说明了企业改制成本的测算,包括在职职工的补偿金和定额医药费补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