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的成立,是夫妻相互拥有“对物权对人权”,即对物权与对人权的统一形态。具体地体现在,婚姻是男女双方互相以对方为物及人格的结合。发生这两种 权利的基础是男女双方的自由意志。正是基于这样的基础,夫妻之间具有了相互的配偶权、身份权、人身权等权利,若一方违反了夫妻间的义务,就构成了对对方的 精神损害。
从医学角度分析,精神损害赔偿可以改变受害人所处的环境。虽然精神损害赔偿无法直接消除损害,但是,却可以通过人体外环境的改变,促进人体生物内环境向良好的方面发展,帮助离婚中的无过错方克服因配偶的过错行为而造成的消极心理影响,尽快恢复身体健康。
来自于配偶方面的侵害使受害方遭受的是精神上的伤害,并非是物质上的损害。这一定应当是《民法典》的立法本意。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四十六条离婚前协议与离婚协议发生冲突时的解决方法。在离婚过程中,离婚协议具有最终的法律效力,通常以离婚协议为准。离婚前协议是初步约定,效力相对较弱。双方在协商时应明确协议内容,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协议离婚后协议的法律保护问题。协议离婚后,双方所签订的离婚协议通常受法律保护,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离婚协议的合法性和有效性需满足一定条件,如真实意思表示、符合法律规定等。协议离婚需要办理离婚证,它是婚姻关系解除的重要凭证。协议离婚过程中通常会有调解
婚前协议约定离婚时间是否有效的问题。婚前协议约定离婚时间通常是无效的,因为婚姻关系中的自由解除婚姻权利不能通过婚前协议限制。但婚前协议可以对夫妻财产的分配等相关事项进行约定,这些约定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是有效的。另外,婚前的离婚协议一般是无效的,而
出轨是否应该净身出户的问题。根据中国的《民法典》相关条例,出轨并不一定要净身出户。在离婚程序中,财产分割是根据公平公正的原则,将夫妻共同拥有的财产以平均分配为基础,对无过错方给予一定程度的倾斜照顾。法院通常不会作出“净身出户”的判决,除非存在其他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