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某某和田某某是泾县泾川镇的居民。1987年2月,他们相识,并经历了自由恋爱。根据农村习俗,他们于1988年举行了结婚仪式,并于同年12月生育了一个女儿田某。然而,直到现在,他们仍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2001年底,朱某某和田某某一同前往浙江打工。在打工期间,由于琐事引发了频繁的争吵。由于与女儿同住一室不方便,朱某某于2007年9月决定与女儿田某另外租房居住。在2007年底至2008年5月期间,朱某某经常与她的小学同学童某进行长时间的通话和频繁的短信交流。这些短信中,朱某某和童某以“老婆”、“老公”互相称呼,短信内容含混不清。最近,朱某某向法院提起了离婚诉讼。
被告田某某辩称,原告离婚的原因是她近两年来与其他男人有密切的交往,并且与她的同学童某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田某某向法院提供了6张从移动公司取得的原告与童某之间的手机通话单以及保存在U盘中的他们之间的手机短信(通过数码相机直接拍摄的照片)。被告要求原告赔偿精神损失。
法院审理后认为,原告和被告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之前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但至今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因此,他们的婚姻关系属于事实婚姻。双方经过法院调解后无法和好,根据法律规定,应判决准予离婚。被告主张原告与童某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原告对此予以否认,但对被告提供的原告与童某的通话单和手机短信没有异议。根据原告与童某的通话次数、时间以及双方所发的短信内容来看,原告与童某之间的关系已超出正常的同学关系。此外,短信中双方以夫妻名义相称,足以证明双方的关系已经不正当。因此,被告提出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符合法律规定,应予支持。基于以上事实,法院作出了上述判决。
朱某某和田某某的事实婚姻关系及离婚诉讼案件。朱某某和田某某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经历婚姻纠纷后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田某某提供了证据证明朱某某与小学同学童某有不正当关系。法院认定双方婚姻关系属于事实婚姻,并判决准予离婚,同时支持田某某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
事实婚姻的解除应当通过法定方式,即行政手段或诉讼手段。民政部门通常不受理事实婚姻的协议离婚请求,因此最好通过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来解除事实婚姻关系。对于事实婚姻关系的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如果在1994年2月1日之前没有办理结婚登记但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情况下,属于事实婚姻,可以提起离婚诉讼。其他情况下,双方没有法律关系,不需要离婚。
1994年前的事实婚姻,双方的婚姻关系是有效的,可以选择协议离婚或是诉讼离婚。1994年2月1日之后法律上不承认事实婚姻了。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