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以下是有关子女抚养问题的具体规定:
一般情况下,两周岁以下的子女应随母方生活。但如果母方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可以由父方来抚养:
父母双方可以协议让两周岁以下的子女随父方生活,并且这种安排不会对子女的健康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对于两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父方和母方都要求抚养的情况下,以下情况可优先考虑:
如果父母双方的抚养条件基本相同,双方都要求与子女共同生活,但子女单独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多年,并且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愿意并有能力帮助抚养子女,这可以作为子女随父或母生活的优先条件。
对于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如果父方和母方对子女的抚养产生争执,应考虑子女的意见。
在保护子女利益的前提下,父母双方可以协议轮流抚养子女,这种安排可以得到法院的准许。
如果生父与继母或生母与继父离婚时,继父或继母不同意继续抚养曾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那么这些子女应由生父母继续抚养。
对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施行前夫或妻一方收养的子女,如果对方未表示反对并与该子女形成事实收养关系,离婚后应由双方共同负担子女的抚养费。如果对方始终反对收养,离婚后应由收养方继续抚养该子女。
如果一方希望变更子女的抚养关系,需要进行以下程序:
离婚后,一方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需要另行起诉。
如果父母双方协议变更子女抚养关系,法院应予准许。
任何一方都没有权利擅自变更子女的抚养权。
以下情形之一,可以支持一方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
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严重疾病或因伤残无力继续抚养子女。
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尽抚养义务或有虐待子女行为,或者与子女共同生活对子女身心健康有不利影响。
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愿意随另一方生活,并且另一方有抚养能力。
存在其他正当理由需要变更子女抚养关系。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一方有权享受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义务协助。具体行使探望权的方式和时间可以由当事人协议,如果协议无法达成,可以由法院判决。
父母探望子女时,如果对子女的身心健康不利,法院可以依法中止探望权;当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恢复探望权。
探望权的行使是指离婚后,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与子女见面、交流、共同生活的权利。对于探望的方式和时间安排,父母在离婚时应进行协商。如果双方无法达成协议,法院在处理离婚案件时会一并判决。为了子女的健康成长,双方应该在离婚时对子女的探望问题进行详细安排。
如果离婚判决没有涉及子女探望权,当事人可以单独提起诉讼,法院应予受理。
在行使探望权时,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义务协助。如果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不履行协助探望的义务,或采取阻碍探望的手段,有探望权的一方可以向法院起诉,以实现自己的探望权。对于拒不执行有关探望子女的判决或裁定的,法院可以对有协助义务的个人和单位采取强制措施,如拘留、罚款等。
中国公民与外国人结婚登记的法律规定。双方需共同到中国公民户口所在地的指定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登记,并遵守婚姻法及相关规定。申请时需提供不同证件,包括户籍证明、护照等。部分中国公民由于职业等原因不得与外国人结婚。符合资格的男女双方提供完整证件后,需缴纳费用
婚前怀孕和离婚后的子女抚养问题。在《民法典》生效后,离婚家庭的子女抚养由双方协商决定。对于哺乳期内的子女,原则上随母方抚养;对于离婚后的子女抚养问题,法院会根据子女利益和双方情况判决。若子女不足2周岁且符合特定条件,也可随父方生活。
涉外结婚申请补领结婚证的条件,包括婚姻登记处的管辖权、婚姻状况当事人的登记情况、遗失或损毁结婚证的证明、合法有效的身份证件以及结婚登记记录证明等。当事人必须提供证件原件和复印件,照片要求以及委托书等证明材料。如不能亲自前往原办理机关,可委托他人代办,
无结婚证生育两个孩子是否构成夫妻关系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没有结婚证生育孩子不构成夫妻关系,属于同居关系。对于同居生的孩子的抚养权问题,父母可以通过协商决定,如无法达成协议,可通过法院解决。法院将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决,以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