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6月6日,戴某向某保险公司投保解放牌货车车损保险,保险金额按重置价100%计算。后该车发生交通事故。戴某按保险公司的要求,将受损车辆拖至与保险公司订有联营协议的汽车修理厂进行修理。
同年6月20日,保险公司、汽车修理厂、戴某共同检验汽车状况,出具保险财产损失清单。三方签订了汽车修理合同,三方依次在定损人、承修人、备注栏中签字。但是,汽修厂一直没有采取积极措施进行修理,直到1990年1月20日,戴某的解放牌货车仍未修复,严重影响其运输业务。戴某只得向法院起诉。
1990年3月,法院裁定将戴某汽车送至另一汽车维修厂,维修厂因对修理厂报估的已完成工作量有意见而未与修理。汽修厂将车提回并转交汽车保养站修理。
保养站修理后,戴某对修理质量存在异议,保险公司亦未组织有关部门及时审验,无人付款提车,致使此车在保养站一直露天存放到1991年1月,仅保险财产的零部件缺损,损失就达20,187元。
戴某上诉,二审法院审理认为,保险合同有效,保险公司应当照单偿付。汽车修理合同约定的工期已满,汽车尚未修复,保险公司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放任损失扩大,违背了为戴某保质保量修复汽车的约定,应对扩大的损失负责;保险公司与无汽车修复能力的汽车修理厂联营保险肇事机动车辆的修理业务,在合资经营期承揽汽车大修任务合营协议到期后又不清理遗留问题,致使工期一拖再拖,造成新的损失,保险公司、汽修厂应共同对车主负责。据此,二审法院判决如下:
本案保险公司所承担的赔款可分为三类:保险赔款;补偿戴某停业、停驶损失赔款;补偿戴某保险财产损失清单范围外缺损零部件及再修汽车新增修理费损失赔款。后两类损失属除外责任,一般情况下不应由保险公司承担。人民法院考虑并判决保险公司承担赔偿责任,其原因如下:
二审法院的判决的合理的。
车辆未相撞的交通事故造成损害时,保险公司是否应该赔偿的问题。文章解释了道路交通事故的定义和条件,包括“道路”、“车辆”和“交通事故”的概念,以及构成交通事故的具体条件。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紧急避险行为与民事责任的关系,以及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相
车辆被撞后,对方全责但保险公司拒绝赔偿的情况下,被撞车主应如何采取行动。首先,被撞车主应寻求专业机构进行车辆维修评估和修理,并获取相关凭证。然后,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律,被撞车主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肇事车主和保险公司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此
自杀及自杀条款的概念、性质与意义。自杀条款是保险合同中对于保险人在一定期限内故意自杀导致的死亡不负给付保险金义务的约定,作为寿险合同的免除责任条款。根据保险法规定,保险人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应退还已支付的保险费。保险业将自杀列为除外责任,是因为
史某将其重型自卸货车投保给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慈溪市营销服务部后发生的一起交通事故。事故中,史某雇佣的驾驶员负次要责任,导致第三者尹辉阳死亡。保险公司依据保险合同只愿意赔偿部分损失,引发赔偿纠纷。史某因此需支付第三者损失及诉讼费,遂向法院起诉保险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