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6月6日,戴某向某保险公司投保解放牌货车车损保险,保险金额按重置价100%计算。后该车发生交通事故。戴某按保险公司的要求,将受损车辆拖至与保险公司订有联营协议的汽车修理厂进行修理。
同年6月20日,保险公司、汽车修理厂、戴某共同检验汽车状况,出具保险财产损失清单。三方签订了汽车修理合同,三方依次在定损人、承修人、备注栏中签字。但是,汽修厂一直没有采取积极措施进行修理,直到1990年1月20日,戴某的解放牌货车仍未修复,严重影响其运输业务。戴某只得向法院起诉。
1990年3月,法院裁定将戴某汽车送至另一汽车维修厂,维修厂因对修理厂报估的已完成工作量有意见而未与修理。汽修厂将车提回并转交汽车保养站修理。
保养站修理后,戴某对修理质量存在异议,保险公司亦未组织有关部门及时审验,无人付款提车,致使此车在保养站一直露天存放到1991年1月,仅保险财产的零部件缺损,损失就达20,187元。
戴某上诉,二审法院审理认为,保险合同有效,保险公司应当照单偿付。汽车修理合同约定的工期已满,汽车尚未修复,保险公司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放任损失扩大,违背了为戴某保质保量修复汽车的约定,应对扩大的损失负责;保险公司与无汽车修复能力的汽车修理厂联营保险肇事机动车辆的修理业务,在合资经营期承揽汽车大修任务合营协议到期后又不清理遗留问题,致使工期一拖再拖,造成新的损失,保险公司、汽修厂应共同对车主负责。据此,二审法院判决如下:
本案保险公司所承担的赔款可分为三类:保险赔款;补偿戴某停业、停驶损失赔款;补偿戴某保险财产损失清单范围外缺损零部件及再修汽车新增修理费损失赔款。后两类损失属除外责任,一般情况下不应由保险公司承担。人民法院考虑并判决保险公司承担赔偿责任,其原因如下:
二审法院的判决的合理的。
租车出车祸时责任的承担问题。根据交通部门和保险公司的认定,赔偿金额不足的部分由车辆使用人承担。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机动车所有人若对损害发生有过错,也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主体责任认定中,机动车所有人或管理人若知道或应当知道
汽车改装线路自燃保险公司的赔偿问题。保险合同中,投保人需如实告知车辆情况,否则保险人可解除合同并不承担赔偿或给付保险金的责任。某些情况下,如故意破坏现场、伪造证据、擅自离开事故现场等,保险公司不赔偿。若车辆发生自燃由改装线路造成,保险公司可拒绝理赔。
买车时对方不过户的法律解决办法。首先,根据合同要求对方履行过户登记手续,如协商不成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其次,未办理所有权转移登记情况下发生交通事故,责任由实际支配机动车辆的买受人承担,保险公司应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内赔偿。
江先生驾驶车辆与拾荒老人发生的交通事故引发的医疗费用纠纷及法律责任。事故导致老人昏迷并最终死亡,江先生垫付了大部分医疗费用后,因欠下的医药费与医院产生纠纷。因未找到老人家属,在法官调解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江先生给付医院3万余元,保险公司赔偿丧葬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