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精神病人离婚是指双方一方或双方均为精神病人,因感情破裂、生活困难、子女抚养等原因,通过调解,或诉讼途径办理离婚。夫妻一方或双方是精神病人能离婚吗?我国法律在精神病人离婚方面有哪些规定?精神病人离婚手续怎么办理?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精神病人怎么离婚的问题。
一、 精神病人能离婚吗?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精神病人能离婚。我国法律赋予公民婚姻自由权,公民有结婚的自由也有离婚的自由,精神病人离婚也不例外。
二、 精神病人怎么离婚?
夫妻一方或双方为精神病人时,不能协议离婚,只能去法院诉讼离婚。因为精神病人为法律上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自己是无法表达自己意愿的,若在此时处理离婚问题,其权益很容易受到侵害,为了妥善安排他们离婚后的生活、治疗、监护等方面的问题,法律规定必须经过诉讼程序才能离婚。即使双方自愿或监护人同意办理的协议离婚,也是法律不允许和无效的,当事人应依法通过诉讼程序才能解除婚姻关系。
三、 精神病人办理离婚的手续是怎样的?
根据我国法律对精神病人离婚的规定:婚前隐瞒了精神病,婚后经治不愈,或者婚前知道对方患有精神病而与其结婚,或一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间患精神病,久治不愈的,视为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一方坚决要求离婚,经调解无效,可依法判决准予离婚。
小编补充说明:
在精神病人办理离婚方面,具体要考虑到以下几种情况:
1. 精神病人离婚中精神病人如何认定?
精神病人要区分情况,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如果是在其精神正常的情况下离婚应同正常健康人离婚一样。在此方面人民法院一般会委托司法精神病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2. 精神病人离婚的方式有哪些?
在精神病人办理离婚的时候,可向有关部门申请进行调解或直接去法院起诉离婚,在起诉离婚情况下,通常需要到被提出离婚当事人(即被告)所在地法院审理离婚案件。
在一般的离婚案件中,离婚诉讼必须由本人亲自进行。但是,因精神病人的特殊情况,在审理精神病人离婚案件应当区别对待,如果是间歇性精神病,应当在其精神正常的时间进行诉讼,如果是无诉讼能力或者是限制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应由精神病人离婚案件中当事人父母、成年子女、共同生活的有抚养关系的兄弟姐妹代为诉讼。
同时,我国法律规定,精神病人办理离婚的时候,如果不能证明婚前隐瞒病情,而是婚后发病的话,或者在婚姻存续期间,一方当事人患病的,在对方有可能会要求支付扶养费或一定经济补偿。
以上就是精神病人离婚时会遇到的基本问题,希望您能够找到您婚姻解决之道。精神病人离婚与普通人离婚存在着一些差异,如果您的婚姻中也遇到了这样的疑惑,仍然不知道自己的婚姻该怎么办,那么建议您咨询一下专业的律师,他们会详细指导您。
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婚姻法相关的问题,小编为您推荐:
办理离婚登记的前提
办理离婚登记的前提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怎样确定
一方婚前隐瞒精神病,婚后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法院是否会判离婚的问题。案例中的陈某因妻子林某婚前隐瞒精神分裂症病史,婚后治疗效果不佳,咨询律师后可能面临离婚判决。律师强调婚前体检的重要性,并指出坦诚是婚姻幸福的基础。
精神病患者的离婚问题。精神病人分为可以辨认自己行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两类,在离婚程序上存在不同的法律地位和操作流程。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在离婚诉讼中需要指定代理人,间歇性精神病人则保留诉讼权利。针对因夫妻一方患精神病而提起的离婚诉讼,法院
精神病人离婚问题的法律解读。根据《民法典》和《婚姻法》的规定,对于一方患精神病并要求离婚的情况,法律在保障婚姻自由的同时,也要考虑对患者治疗和生活安置的利益。处理方式包括工作协调、思想工作等。离婚的前提是夫妻感情确实已经破裂,同时必须对精神病人进行妥
单方提起离婚的各种情况。包括一方患有禁止结婚疾病、婚前缺乏了解婚后无感情、婚前隐瞒精神病等情形。当一方坚决要求离婚且经过调解无效时,可以依法判决准予离婚。文章还涉及其他如包办婚姻、感情不和分居、一方通奸不悔改等情况。总之,在特定情况下,单方有权提出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