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一)重婚的;(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三)实施家庭暴力的;(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可要求赔偿。所谓离婚损害赔偿,是指在离婚诉讼过程中,因为过错方的行为导致夫妻离婚的,过错方应对无过错方给予民事赔偿的法律制度。因一方对婚姻不忠,给另一方造成的主要是精神伤害。《婚姻法》规定,重婚或者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请求,人民法院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同时,无过错方要求精神赔偿符合《婚姻法》第四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即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要求损害赔偿的规定。《婚姻法》首次设立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主要是针对因一方过错,严重伤害夫妻关系导致离婚的情形,通过法律干预力度,强制约束夫妻相互忠诚和对家庭的责任感。谁实施破坏家庭行为,谁就要对此负责,并受到经济制裁,从而使无过错一方本已备受伤害的身心获得一定的心理慰藉和平衡,保护了婚姻中无过错一方的利益。所以,只要无过错方有足够的证据,法院会依法支持的。
在离婚诉讼实务中有几个问题要注意:
一、离婚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行使时间
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是基于离婚这种身份关系变更之诉而产生的给付之诉,二者不应分离开来。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应与离婚诉讼的同时提出。法律作出了如下的规定:
对于无过错方作为原告提起离婚之诉的,由于法院已履行告知义务,此时赔偿应与离婚诉讼同时提出。如果不提的,视为其对自己权利的放弃,日后再提的,法院将不予保护。
对于无过错方作为被告的:一种可能是无过错方并不同意离婚(在一审、二审中均如此),所以对其而言还未考虑到按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提赔偿请求的问题;从保护无过错方的角度出发,应该允许其事后再提,只能在规定时间内(离婚后一年内)提出:另一种可能是,一审时不同意离婚也不提赔偿的,到二审时看到可能判决离婚,所以二审时提出的,这与一般民事案件的处理不同,由人民法院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告知当事人在离婚后一年内另行起诉。如果无过错方作为被告,同意离婚,但诉讼中始终未提的。由于也对其进行过告知,所以也可以视为其对权力行使的一种放弃,以后也不予支持。
二、赔偿请求权人的确定
《婚姻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可要求赔偿。只有无过错方才可以要求对方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二十九条明确指出“承担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为离婚诉讼当事人中无过错方的配偶”。双方都有过错的,则不应当承担精神损害赔偿。[page]
三、赔偿适用的范围
无过错方要求对方承担损害赔偿的范围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两个方面。但是特别注意的是婚内损害赔偿不受保护。一方面不起诉离婚而单独提起婚姻损害赔偿的案件法院不予受理,另一方面判决不准离婚的案件,婚姻损害赔偿请求也不会得到法院的支持。
一起因家庭暴力导致的离婚案件。丈夫因怀疑妻子婚前与他人同居,对妻子不信任,并长期通过信件恶言骚扰妻子。妻子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要求。法院最终判决夫妻感情破裂,准许离婚,并判决丈夫赔偿妻子精神损失费。虽然丈夫提出反击指控,但未提供具体证据支持。
婚外情证据的获取方式,包括照片、录音、录像等。这些证据在收集时,需要结合其他辅助证据来证明婚外情的事实。虽然存在诸多方法收集证据,但应注意遵守法律规定,避免侵犯个人权利的行为。证人证言是另一种方式,但同样需要合法合规地获取。
离婚时丈夫是否有权申请冻结妻子的存款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如一方可能转移财产时,才可以申请冻结存款。同时,文章还涉及离婚男方不同意离婚时的处理方法,女方可以通过诉讼离婚,法院会依据夫妻感情是否破裂等条件进行调解和判决。
离婚中丈夫与人通奸是否能索赔的问题。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旨在救济和补偿无过错方,但通奸行为不等于配偶与他人同居。通奸是秘密发生不正当两性关系,而同居是持续、稳定的共同居住。根据《民法典》规定,无过错方在特定情况下可请求损害赔偿,但不包括单纯的通奸行为。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