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解散程序的合法性及员工补偿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法律议题。根据法律规定,公司在准备解散时,应提前30天召开全体职工大会进行宣布,并制定合理合法的经济补偿方案。如果单位未提前30天通知,还需支付一个月工资的代通知金。在清算程序中,公司应包括职工的“劳动债权”,如劳动报酬、社会保险费、经济补偿金、一次性工伤补助金等法定应付款项。这些“劳动债权”优先于国家税收和其他债权清偿。只有在公司完成必要的清算程序后,才能依法注销。
一旦公司注销,公司的法律人格消失,劳动合同的一方主体消失后,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将难以得到保护。因此,劳动合同终止应在公司清算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条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决定与劳动者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规章制度或重大事项时,应经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并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劳动合同终止被认为是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因此,在公司启动解散程序时,公司应在公告债权人的同时,通过召开职工代表大会的形式,合理确定劳动合同终止时间及相应安排。
1. 单位合法解除劳动合同涉及经济补偿,而单位单方面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涉及经济赔偿金(双倍的经济补偿金)。补偿是指单位在没有违法或过错情况下,按法律规定或自行约定进行的弥补性补偿;而赔偿是指单位有违法或过错情况下,按法律规定进行的惩罚性赔偿。
2. 提前通知或支付一个月工资的代通知金不影响经济补偿金的支付,两者是分开计算的。
3. 经济补偿金按照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的月平均应发工资计算(实际工龄不满12个月的按实际月数计算),而代通知金按上个月应发工资计算。
4. 公司准备解散时,应提前30天召开全体职工大会进行宣布,并制定合理合法的经济补偿方案。如果单位未提前30天通知,还需支付一个月工资的代通知金。
公司注销的含义及条件,以及进行公司注销时需要携带的材料和具体流程。公司注销包括申请注销登记、提交相关材料、解散决议、工商局申请清算备案、办理税务完税证明等步骤。只有经过合法的清算、注销程序,公司才能从法律意义上消灭,免除相关责任。
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转让股份的限制。规定中明确提出了转让的时间限制、比例限制以及可转让股份的计算方式等。对于新增股份的转让也有具体的规定,同时要求相关人员报告股份变动情况,违规者将面临处罚。
公司解散后的清算程序及时间。根据《公司法》规定,公司解散后需成立清算组,通知债权人并在报纸上公告,完成清算后申请注销公司登记。清算程序包括公告、清欠债务、安置员工、审计等,全过程至少需要120天或更长时间,具体时间取决于公司实际情况。公司解散清算没有
公司倒闭时员工权益的保障与法律依据。劳动者有权获得工资、医疗、伤残补助和抚恤费用的补偿,高管的工资按职工平均工资计算。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费用应划入员工个人账户,但根据破产法的清偿顺序,社会统筹账户费用可能得不到优先偿还。法定补偿金包括终止劳动合同应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