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解散注销的区别
时间:2024-01-30 浏览:3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企业注销、吊销、解散与终止的效力区别
一、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的法人资格
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规定(工商企字[2002]第106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是企业法人凭证,取得法人资格的证明。如果企业法人的营业执照被吊销,企业法人资格也随之消亡。吊销营业执照是登记主管机关对企业法人违反规定实施的一种行政处罚,意味着企业法人的法人资格被强行剥夺。吊销营业执照的法律后果导致企业法人资格消亡,并在企业登记档案上予以载明。与此不同的是,注销登记是企业法人主动行为,需要企业法人申请并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登记,才能使企业法人资格消亡。然而,最高人民法院在对地方人民法院的请示中答复,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应当依法进行清算,清算程序结束并办理工商注销登记后,该企业法人才归于消亡。这一答复使得执法部门和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关系人感到困惑。
二、企业法人的解散与终止
要确定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的法人资格,必须理解企业法人解散和企业法人终止的不同。企业法人的解散是指企业法人因本身不能存续的事由发生,停止积极活动,开始整理财产关系,是企业法人终止程序的一个环节,预示着企业法人即将终止。企业法人的终止是指企业法人资格的消灭,包括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丧失。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清算结束后,清算组应当制作清算报告,报股东会或者有关主管机关确认,并报送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公司登记,公告公司终止。《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经公司登记机关核准注销登记,公司终止。这表明企业法人的解散是企业法人终止的前奏,只有经过合法清算并办理注销登记手续,企业法人才能正式终止。换句话说,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并不意味着其法人资格立即消失,而只是导致法人资格消失的原因。企业法人在被吊销营业执照后仍然存在,直到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后,其法人资格才正式消失。
结论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企业从设立到终止,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登记为准。在企业未办理注销登记之前,其主体资格仍然存在。企业被吊销执照后,丧失的是民事权利能力,无法继续经营活动,但仍然可以以企业的名义进行清理债权、债务等民事活动,包括进行诉讼。因此,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至被注销登记前,该企业法人仍然视为存续状态,可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活动。根据《民法通则》和相关法律规定,企业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成立时产生,到终止时消失。企业法人的解散是企业法人终止的前奏,只有经过清算并办理注销登记手续,企业法人才能正式终止。因此,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是企业终止的原因,但企业法人的法人资格只有在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后才能正式消失。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公司注销合同纠纷的处理方法
公司注销合同纠纷的处理方法。公司注销后产生的合同纠纷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解决,可以起诉原股东。解决方式包括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申请公司注销前需进行清算,并准备相关文件,如清算报告、股东会决议等。不同性质的有限责任公司需提交不同文件,违反规定的公司需
-
公司撤销
公司撤销和注销的相关内容。首先介绍了撤销登记属于行政处罚的种类之一,并指出撤销登记在其他相关法律中被视为较重的行政处罚。接着阐述了如果撤销登记是由于行政机关的过错导致的,则属于行政处理。此外,还介绍了撤销登记制度和公司注销的条件及步骤,包括清算、登记
-
一、新增股东的股价计算方法
有限公司新增股东的股价计算方法以及股东退股变现的方法。在新增股东时,可以选择原始股价或权益价计算入股股价,计算方法影响是否清盘。股东退股变现需遵守公司法规,不能自行退股变现,只能转让给第三方。同时,新增股东的形式和出资评估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
股东间股份转让的合法性
股东间股份转让的合法性。在特定情况下,股东可以根据合同约定进行股份转让,但需要遵守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和公司章程的限制。只要转让符合相关要求,即为合法有效。涉及多种可能的特定情况和法律限制,股东在转让时需确保遵守相关程序和要求。
-
担任公司法人解散后可以担任其它公司股东吗
-
法人终止和法人解散的区别
-
孕期公司清算解散怎么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