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离婚 > 离婚程序 > 离婚程序有哪些?

离婚程序有哪些?

时间:2024-10-15 浏览:2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00296

什么是离婚程序?法律规定有哪些离婚程序?

离婚是指夫妻双方通过协议或诉讼的方式解除婚姻关系,终止夫妻间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行为。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离婚程序分为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

协议离婚

协议离婚是指夫妻双方依据法律规定合意解除婚姻关系的法律行为。根据婚姻法第31条的规定,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双方必须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婚姻登记机关经过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确认双方自愿并对子女和财产问题已经有适当处理的,应当办理离婚登记并发给离婚证。

协议离婚程序

协议离婚程序可分为申请、审查、批准三个步骤。

申请:男女双方应持居民身份证或户籍证明以及结婚证,共同亲自到户口所在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在这一过程中,当事人应当如实回答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的有关问题。

审查:婚姻登记机关对双方当事人的离婚申请进行严格的法律审查。审查时不仅要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而且要认真进行调查。

批准:经审查完全符合婚姻法的规定,双方意愿完全真实,子女已有妥善安排,共同财产的分割也没有争议,婚姻登记机关就依法准予登记,发给离婚证,收回结婚证。

诉讼离婚

诉讼离婚是指夫妻双方对离婚、离婚后子女抚养或财产分割等问题不能达成协议,由一方向人民起诉,人民法院依诉讼程序审理后,调解或判决解除婚姻关系的法律制度。

诉讼离婚程序

诉讼离婚分为三个阶段:起诉、审理、判决。

起诉:离婚案件的起诉是指婚姻关系的一方向人民法院提出依法解除与对方婚姻关系的请求。起诉一方当事人就是原告,被诉的一方当事人就是被告。

审理:审理是指人民法院接到起诉后,开始诉讼程序,到做出判决前所作的一切调查工作的总和。审理包括审理前的准备、调解和开庭审理。

判决:根据庭审情况,应当再进行调解,调解不成后,即行宣判。人民法院宣判一律公开进行。当庭宣判的,应当十日内进行送达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即发判决书。

离婚案件的一审程序结束后,如果当事人对判决不服,可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进行二审诉讼程序。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二次离婚诉讼的程序

    二次离婚诉讼的程序,包括起诉阶段、审理阶段和判决阶段。起诉阶段需符合四个条件,提交诉状并注明内容。审理阶段分为准备、调解和开庭审理三个阶段。判决阶段根据庭审情况进行调解,调解不成则宣判并送达判决书。

  • 父母离婚后是否可以改名字?

    关于父母离婚后是否可以改名字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的规定,公民可以向派出所申请变更姓名,但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遵守相应的规定。未满十八周岁的人可以由本人或父母申请,而十八周岁以上的人则需要本人申请。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保

  • 离婚调解期限是否计入诉讼期限

    离婚调解期限是否计入诉讼期限的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相关规定,离婚调解期限不计入诉讼期限,审理案件的期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进行。文章还介绍了离婚调解的程序和技巧,包括场所选择、保持中立和诚意、找出分歧和争议焦点等。

  • 离婚女方不要孩子没有工作抚养费大概给多少

    离婚后子女抚养费的相关问题。抚养费标准主要考量子女需求、父母承担能力及当地生活水平。具体数额可协商,如协商不成,可由法院判断。女方不支付孩子费用,男方可提起诉讼并申请强制执行。拒不执行的一方,法院可依法强制执行。

  • 自愿离婚所需材料
  • 离婚的法律效力及财产分割问题
  • 诉讼离婚提交哪些证据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