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涉外婚姻 > 涉外婚姻办理 > 英美对涉外离婚判决的承认

英美对涉外离婚判决的承认

时间:2023-08-20 浏览:2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00953

  导读:至1953年止,英国仅对当事人住所地的外国离婚判决予以承认,若非住所地法院的离婚判决,即使婚姻关系在英国成立,而当事人又为英国人;或者配偶是外国人,而婚姻又系外国成立,皆不能获得英国法院的承认。可见英国法院承认外国离婚判决对离婚诉讼管辖权限的苛刻。

  美国法院着重审查外国判决是否与法院的公共秩序相抵触,引用二个判例如下:

  1、Gould v. Gould,在本案中,纽约州上诉法院承认法国法院对美籍夫妇的离婚裁判。离婚理由是为妻之通奸,此理由依纽约州法亦属可成立裁判离婚。当事人均曾参加法国的诉讼,纽约州法院指出,夫住所设在纽约,但其过去曾连续五年与其妻居住于法国,且法国法院系适用纽约州法为离婚的准据法。至于法国法院是否有离婚管辖权这一点,纽约州法院则言:就本案的案情,承认法国法院判决不致抵触本州的政策。虽然当事人在住所地法院不在法国,本州非必须承认该法院的判决,但承认既符合礼让原则,又不抵触本州公共政策,本州自不被禁止承认。

  2、Scort v.Scort,本案中加州(California)最高法院承认一墨西哥离婚判决,盖由于事实审法庭认定原告乃善意的墨西哥住民。本案中值得注意的是 Traynor法官所发表的赞同意见,他引用Gould v .Gould及其他英国判例就仅对当事人住所地法院的判决予以承认的正确合理性,表示怀疑看法。他认为依加州法律,如果外国法院的判决依该判决国法律是有效的,则加州即应予承认,除非抵触我们的公共秩序。上述判例中可窥见加州及纽约州法律对外国法院判决所持的态度。Gould判例所采取的标准,近似英国Indyka所采取的真实及重要的牵连原则。而Trayor法官所谓外国判决仅于违反加州公共秩序时方不加以承认,也不外指外国法院对当事人婚姻身份显然欠缺正当利益,或当事人有规避内国法律的企图等情形。

  但这种管辖权行使原则最近已有所修正,著名的Indyxa v.Indyka判例树立了关于承认外国判决之新原则。本案案情如下:捷克籍一妇女在捷克得到一缺席裁判离婚,其丈夫住所地在英国。捷克法院的离婚管辖关系建立在当事人国籍或居所上。当第二位妻子在英国法院请求离婚时,其丈夫主张再婚系无效。因依英国管辖权的原则,捷克法院无离婚管辖权,故其判决不应为英国法院所承认。但英国贵族院最终承认捷克法院有离婚管辖权,其一致的见解认为,凡请求离婚者与为裁判离婚的法院有真实与重要之牵连时,该判决自应为英国法院所承认。还应指出的是,英国法院对非司法离婚,例如依当事人协议,或依宗教法规所为之片面离婚等也予以承认。但必须是离婚配偶的住所地法承认此种离婚方式。

  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婚姻法相关的问题,小编为您推荐:

  我国涉外婚姻如何适用法律

  我国涉外婚姻如何适用法律

  内地居民涉港、涉外生育问题的规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中国公民与外国人结婚的登记地点

    中国公民与外国人结婚时的登记地点和相关证件要求。双方需在中国公民户口所在地的指定婚姻登记机关登记,并提供各自的户籍证明、护照或其他身份国籍证件、居留证件及婚姻状况证明等文件。同时,特殊人员如现役军人、外交人员等以及与正在服刑的人员不得与外国人结婚。

  • 涉外当事人身份认证及相关要求

    涉外当事人身份认证的相关要求和流程。对于境外当事人,需要提供基本情况和主体存在的证明,身份认证需经公证机关证明和驻外使领馆认证。境外法人及其他组织作为原告需提交合法注册登记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委托律师代理诉讼需委托中国律师。授权委托书需履行公证、认

  • 涉外结婚限制主体有哪些

    涉外结婚的限制主体,包括担任特定公职的人员,如现役军人、外交人员、公安人员、机要人员及其掌握重大机密的人员等,以及正在接受劳动教养和服刑的人。法律禁止这些人同外国人结婚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 涉外离婚案件的管辖规定

    涉外离婚案件的管辖规定,包括不同情况下国内法院对涉外离婚案件的受理范围和管辖原则。涉及中国公民在国外、华侨在国外定居、海外结婚定居的华侨、中国公民双方在国外但未定居、中国公民和外国人在境外要求离婚等情况的管辖规定均有所涉及。同时,文章还提到了相关法律

  • 公约婚姻继承篇十四章婚姻家庭第二节离婚
  • 涉外离婚是否要公证
  • 涉外离婚所涉及的法律问题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