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护是一种民事法律制度,旨在监督和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合法权益。监护具有以下特征:
被监护人必须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监护人必须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监护人的职责是由法律规定的,不可由当事人约定。
因此,法定监护人必须是年满18周岁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条,法律明确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法定罪处刑;法律未明确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和罪责自负原则,监护人不需要为其被监护对象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九条,教唆他人犯罪的,应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从重处罚。
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实施被教唆的罪行,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因此,如果教唆犯的行为符合犯罪构成,教唆犯应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六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是其监护人。如果父母已经死亡或没有监护能力,由具备监护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或朋友承担监护责任,前提是经过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单位或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
如果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由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单位或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如果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裁决。
如果没有符合以上规定的监护人,由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单位或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八条,监护人应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除了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监护人不得处置被监护人的财产。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权利,受法律保护。
如果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应承担责任;如果给被监护人造成财产损失,应赔偿损失。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相关申请,撤销监护人的资格。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九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中国婚姻法中送养人与继承权的关系。依据法律规定,养子女在收养关系成立后对亲生父母的财产没有继承权,而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对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送养人需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并面临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但某些情况下如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
军人离婚案件的起诉程序及条件,包括起诉的条件、方式和内容,以及受理和审理程序。起诉需满足原告与案件有利害关系、被告身份明确、诉讼请求明确等条件,并需交纳受理费。法院在收到起诉状或口头起诉后,经审查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在7日内立案。审理程序可采用简易程序
《民法典》生效后的监护权问题,包括父母离婚后监护权的归属和监护权的内容。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离婚不会消除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管教和保护的权利义务。监护权内容包括人身和财产上的监护以及代理未成年子女的权利,但不包括扶养与继承的权利义务。虽然我
起诉离婚的条件和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况。持有有效结婚证、具备起诉离婚资格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可以起诉离婚。同时,《婚姻法》规定了具体的起诉离婚条件,包括重婚、家庭暴力、感情不和分居等。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况包括无法发生性行为、婚前缺乏了解、欺骗行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