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法理在审判实践中的应用
时间:2025-01-28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法理的研究与应用
一、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及其意义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源于美国,并在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一些国家得到继承。该制度旨在防止滥用公司独立人格,并保护公司债权人和社会公共利益。它通过否认公司与股东的独立人格,要求股东直接对公司债权人或公共利益负责,以实现公平和正义的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36条的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组织,具有独立的人格。作为法人的公司具有独立人格,表现为公司人格与股东人格的相互独立,以及公司财产与股东财产的分离。这种分离原则是公司法人制度的基础,确保了股东的有限责任。它阻隔了股东与公司债权人之间的直接联系,保护了股东免受债权人的直接追索,实现了公平和正义的价值目标。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公司的大量成立,公司法人制度出现了一些变异。公司人格独立制度并未完全割断公司成员与公司之间的联系。股东利用公司独立人格从事不正当行为的可能性增加,导致与债权人的利益失衡。如果公司法人的设立出于不法目的,或违反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根本价值,法律有权剥夺公司法人的人格并否认其存在。在这种背景下,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法理应运而生。
二、公司法人人格被滥用的情形
在现实中,滥用公司法人人格的情况较为普遍,而真正以公司人格否认法理起诉审判的案件相对较少。这是因为我国尚无相关法制,缺乏对滥用公司法人人格行为的有效制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滥用情形:1. 股东滥用公司独立人格逃避法律责任:股东利用公司独立人格,逃避法律规定或契约约定的义务。一旦其行为受到司法机关追究,股东往往以公司外壳为挡箭牌,主张仅承担有限责任,导致与债权人的利益失衡。2. 公司法人设立出于不法目的:有些公司法人的设立出于不法目的,违反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根本价值。在这种情况下,法律有权剥夺公司法人的人格并否认其存在。以上是公司法人人格被滥用的一些情形,这些情况的存在使得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法理成为一种重要的法律救济手段,补充和完善了法人格独立制度。许多国家已经采纳了这一制度,将其作为公司制度的一部分。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哪些情况适用公司人格否认制度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适用的几种情况。首先,当公司资本显著不足且债权人因股东欺诈行为受损时,可适用此制度。其次,为了逃避合同义务而设立新公司或利用现有公司掩盖真实行为,也适用此制度。再者,股东滥用公司法人人格规避法律义务或转移财产进行欺诈的行为同样适用。最
-
子公司债务规定
公司法中关于子公司债务承担的规定及其背后的法理逻辑。子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和民事责任,但当母公司与子公司间存在人格混同现象时,可能会否认子公司的法人人格,导致母公司需直接对子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此外,还讨论了企业相互投资引起的股权问题以及姐妹公司间
-
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之适用
我国沿袭大陆法系说法,即公司法人人格否认说。当该一般正义在特定情况下异化为非正义时,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则被用来追究滥用公司人格行为人的法律责任,以维护法的个别正义。
-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法理在审判实践中的应用
关于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法理,近几年引起了我国学者的注意并进行了一些探讨。加之我国尚无相关法制,缺乏对大量的滥用公司法人人格的行为有效的制裁,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本文试图对公司法人人格被滥用的情形、公司法人人格法理在审判实践中的应用等有关问题作些探讨。
-
公司法人人格否定规则雏论
-
适用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其他相关问题
-
公司人格混同与公司人格否认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