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犯制度是指在法定期限内,一个人在已受过一定刑罚或赦免后再次犯罪的情况下,将其从重处罚的制度。我国刑法设立累犯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实现刑罚的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以提高惩罚犯罪和改造犯罪人的实际效果。
一般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并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后,在5年内再次犯罪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
一般累犯的成立条件包括:
对于缓刑和假释情况,后罪发生在假释和缓刑期间不构成累犯,应当撤销缓刑和假释,并实行数罪并罚。后罪发生在假释期满之后的5年内构成累犯。后罪发生在缓刑期满后的任何时间均不构成累犯。
特殊累犯是指因犯危害国家安全罪而受过刑罚处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后,在任何时间再次犯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犯罪分子。
特殊累犯的构成条件包括:
对于因犯走私、买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和非法持有毒品罪而受刑罚处罚后,再次犯此两罪的情况,也应当从重处罚。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累犯的处罚应当根据其实施的具体犯罪行为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比照不构成累犯的初犯和其他犯罪人从重处罚。
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一般累犯的相关问题,小编为您推荐:
无期徒刑的执行和改造过程。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需在监狱等机构执行刑罚,并参加劳动、接受教育改造。符合一定条件的犯罪分子可获得减刑或假释,但累犯和因暴力犯罪被判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适用这一规定。
假释制度的相关内容。假释是一种刑罚执行制度,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假释必须附加条件,且累犯和因暴力犯罪被判刑的犯罪分子不得享受假释。适用假释的刑期条件和实质条件包括执行一定时间的刑罚、表现悔改态度等。假释考验期限根据刑期不同而有所
《刑法》关于刑罚执行完毕五年后是否构成累犯的规定。一般来说,五年后不构成累犯,但特定犯罪无论何时再次实施都会构成累犯。文章还介绍了累犯与再犯的区别,包括前罪与后罪的性质、刑罚要求以及时间限制等方面。
无期徒刑假释的相关条件和限制。法律依据上,犯罪分子需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的刑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并表现悔改态度等才能申请假释,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不受执行刑期限制。假释条件包括实际执行时间、监规遵守情况、悔改态度和是否再犯罪等。累犯及严重暴力犯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