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金融海啸的持续,企业倒闭、歇业、高管外逃等问题接连不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救援政策,解决了拖欠工人工资、民工返乡、毕业生就业等问题。然而,还有一部分人因为金融海啸而一夜之间陷入低收入群体,他们不属于弱势群体,政府的救助政策无法覆盖到他们。这些人感到不公,但却不知道该向谁寻求救济。
我国的立法相对完备,但由于被社会了解甚少或适用较少,导致法律保护不全面。因此,要激活现有法律,有效运用现有法律手段,才能使全社会得到充分的法律救济,满足上诉人的公平要求。2006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引入了法人人格否定制度,将破产法中的法人人格否定制度延伸至公司法中,使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因自己的行为承担连带责任。
有限责任公司的发明激发了全社会的投资热情,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有限责任公司降低了投资者的责任和风险,也出现了股东利用公司人格损害债权人利益、管理层滥用公司人格损害股东利益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在2006年实施的公司法引入了法人人格否定制度。
法人人格否定制度是一种基于特定事由的法律制度,用于否认企业或公司法人的独立人格,并重新配置义务和责任。适用这一制度的结果是控股股东和公司实际控制人对公司债权人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该制度源于欧美国家,在普通法系国家被称为“刺破公司面纱”,在一些大陆法系国家被称为“直索制度”。适用情形包括股东利用公司人格规避侵权或合同义务、虚假出资或出资后抽逃资金导致公司经营财产严重不足、关联企业滥用等。
有限责任公司法人抽逃出资罪的问题。犯罪客体包括国家的工商管理制度和其他相关方的合法权益。公司发起人或股东如果违反公司法规定,虚假出资或随意抽回出资,将构成抽逃出资罪。该罪主体是特殊主体,行为方式包括伪造虚假基础关系、提供抵押担保等。
普通公司成立子公司的法律要求。公司设立分公司需申请登记并领取营业执照,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设立子公司需满足法律条件,包括股东人数、出资额、公司章程、公司名称和组织机构等。子公司与母公司间存在联系和区别,母公司对子公司有实际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场合,介绍了英美法系国家和德国的相关适用理论,以及日本的适用学说。该制度作为公司独立人格制度的例外加以适用,在何种情况下发生例外并无固定标准。美国的适用依据是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的法理念,而不局限于任何固有理由和适用范围。
我国公司设立的主体界定、设立条件和方式。公司设立主体为股东,包括自然人和法人,法人需具备民事行为能力。设立有限责任公司需满足股东人数、出资额、公司章程、公司名称和组织机构等条件。公司设立方式包括发起设立和募集设立。发起设立适用于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