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金融海啸的持续,企业倒闭、歇业、高管外逃等问题接连不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救援政策,解决了拖欠工人工资、民工返乡、毕业生就业等问题。然而,还有一部分人因为金融海啸而一夜之间陷入低收入群体,他们不属于弱势群体,政府的救助政策无法覆盖到他们。这些人感到不公,但却不知道该向谁寻求救济。
我国的立法相对完备,但由于被社会了解甚少或适用较少,导致法律保护不全面。因此,要激活现有法律,有效运用现有法律手段,才能使全社会得到充分的法律救济,满足上诉人的公平要求。2006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引入了法人人格否定制度,将破产法中的法人人格否定制度延伸至公司法中,使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因自己的行为承担连带责任。
有限责任公司的发明激发了全社会的投资热情,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有限责任公司降低了投资者的责任和风险,也出现了股东利用公司人格损害债权人利益、管理层滥用公司人格损害股东利益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在2006年实施的公司法引入了法人人格否定制度。
法人人格否定制度是一种基于特定事由的法律制度,用于否认企业或公司法人的独立人格,并重新配置义务和责任。适用这一制度的结果是控股股东和公司实际控制人对公司债权人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该制度源于欧美国家,在普通法系国家被称为“刺破公司面纱”,在一些大陆法系国家被称为“直索制度”。适用情形包括股东利用公司人格规避侵权或合同义务、虚假出资或出资后抽逃资金导致公司经营财产严重不足、关联企业滥用等。
经济合同公证的法律要求和所需材料。包括当事人主体资格证明、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明、合同文本原件等。不同类型的法人还需提供附加材料,如有限责任公司需提供公司章程和董事会决议等。经济合同公证是证明经济合同行为真实性和合法性的活动。
隐名股东的股东权确认问题。隐名股东与名义股东之间的协议合法有效并得到双方认可,同时隐名股东参与公司经营并得到半数以上股东同意和认可,是确认隐名股东身份的关键。即使隐名股东未参与经营管理,其股东权益也应受法律保护。
法人违法时股东需要承担的责任。在有限责任公司中,如果股东依法出资并未有不当行为,他们只需承担与其出资额相应的责任;若涉及股份公司最大股东违法行为,如挪用公司财产,可能会被要求以个人财产偿还公司债务。法人死亡或出事时,股东一般不需为公司的债务负责,但也
公司欠账时法人代表的责任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债务应由其全部资产负责清偿,法人代表不需要承担个人风险。然而,在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中,如果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与自身财产相独立,则需承担连带责任。此外,公司法定代表人不需要偿还公司欠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