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股权的变更登记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根据当事人申请,经依法审查后而进行的一种行政许可行为,其法律效力在于确认当事人在公司中的主体资格和使相关民事行为产生公示的效力。
根据《行政许可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申请人应当如实提交有关材料和反映真实情况,并对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而根据第三十四条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如果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并且能够当场作出决定,应当当场作出书面的行政许可决定。
根据《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申请办理公司登记的申请人应当对申请文件、材料的真实性负责。而国家工商总局工商企字(2001)第67号《答复》中明确规定,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和证明文件是否真实的责任应由申请人承担。登记主管机关的责任是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和证明文件是否齐全进行审查,以及申请材料和证明文件所记载的事项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因此,登记机关在办理股权变更登记的过程中应当履行实质审查义务。
根据《行政许可法》第三十六条规定,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审查时,如果发现行政许可事项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应当告知利害关系人,并听取其意见。这意味着公司股权变更登记作为一项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的行政许可事项,登记机关应当告知利害关系人并听取其意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公司申请变更登记时应当提交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变更登记申请书、变更决议或决定以及其他要求提交的文件。这表明在公司股权变更登记的审查中,登记机关不仅要审查材料的形式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还要审查材料的内容是否符合公司法对各方权利义务的要求。
因此,公司股权变更登记属于登记机关应当履行实质性审查义务的法定事项。
67号《答复》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作出的部门规范性文件,其法律效力远远低于《行政许可法》。因此,登记机关不能以67号《答复》作为免除实质性审查义务的依据。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意义。该制度是公司法人制度的必要补充,旨在保护公司债权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防止法人被控制和操纵而违背公平原则。该制度丰富了公司法人理论,完善了法人制度,对滥用公司控制权的行为进行了有效制约。
中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重要性及发展现状。该制度在新公司法中虽存在缺陷,但仍具有里程碑意义,对于预防和遏制滥用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的行为具有重要作用。该制度起源于美国判例,逐渐发展成重要的公司法理论或制度。其基本特征是在特定情况下否认公司法人人格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特征。公司法人合法取得法人资格,但法人人格的滥用会损害法人制度的实效性及侵害债权人和社会公共利益。法律在承认法人独立性的同时,对其进行限制。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并非彻底否定,而是在特定法律关系中暂时否定,结束后法人仍存。
新公司法中公司设立门槛的变化。新法取消了最低注册资本额规定,放宽了注册资本登记条件,不再限制股东(发起人)的首次出资比例和缴足出资的期限,使得公司设立条件更加灵活和便利,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好的创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