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票行为是以设立票据权利为目的,制作票据并依法将其交给收款人的票据行为。在票据的出票行为中,有两个当事人,即出票人和受票人。
出票行为,也称为票据的签发行为,是票据关系产生的基础。各种票据,包括汇票、本票和支票,都是设权证券,即票据所记载的权利和义务,是在票据制作并交付后才发生的。而其他票据行为,如背书行为、承兑行为、保证行为和付款行为,也只是在出票行为发生后才可能发生。如果票据没有制作,或者制作后没有交付,就不会产生任何票据的权利和义务。所以,出票行为是基本票据行为,也称主票据行为。
出票行为由做成票据和交付票据前后两个环节构成。在出票行为中,这两个环节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出票行为的法律要件。其中:“做成票据”,是指出票人制作并完成票据的过程,包括:按照票据法规定对必须记载的事项(即票据的权利义务的内容),在票据凭证上一一进行填写,并在填写完成后必须在票据上签章。“交付票据”是指出票人把做成的票据出手,交付给他人,从而使票据所记载的权利义务发生法律效力。如果出票人不将票据交付与他人,票据的权利义务就不会发生法律效力,出票行为就没有完成。
出票的效力包括:(1)出票人担保承兑或付款;(2)收款人取得付款请求权和追索权;(3)出票行为对付款人并未发生票据上效力,付款人可自行决定是否承兑。
找法小编为您推荐更多相关的知识文章:
票据法中关于付款人的责任及其限制。付款人在足额支付款项后,全体汇票债务人的责任将解除,但如果付款人恶意或有重大过失地支付款项,则需自行承担责任。恶意支付指明知持票人非真正权利人却仍支付,重大过失指应察觉持票人非真正权利人而未察觉。付款人在支付前不了解
远期支票的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的规定,远期支票是一种延迟付款的票据。持票人如涉及欺诈行为,如伪造票据、故意使用伪造票据、签发空头支票等,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因此,持票人在使用远期支票时应遵守法律规定,避免违法行为。
股东是否有权启动公示催告程序的问题,并详细阐述了申请公示催告程序的条件、管辖法院、申请方式、撤回申请等相关内容。公示催告程序旨在认定丧失票据或其他事项的事实,并非解决民事权益争议。该程序具有阶段性,包括公示催告和除权判决两个阶段,且实行一审终审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关于保证人在汇票上的要求,包括保证字样的标明、保证人名称住所、被保证人名称、保证日期和签章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银行承兑汇款的提示付款期限和银行付款时间,以及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的特点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