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刑事诉讼的管辖问题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已有明确规定。即外国人(包括无国籍人)触犯中国刑法的犯罪案件,以及我国公民侵犯外国人合法权益的犯罪案件,都属于受案范围。然而,这些案件必须是在中国领域内犯罪。只有当行为人的行为或结果中有一项发生在中国的领海、领土和领空,以及中国所有的船只、飞机上时,司法机关才能受理。涉外刑事案件的立案管辖、审查起诉和开庭审判,应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的相关规定进行,由与中级人民法院相等的公安、安全机关和人民检察院负责管辖、侦查和提起公诉,由中级人民法院进行审判。对于情节特别严重、影响甚大的案件,也可以报上一级人民法院和与其同级的人民检察院、公安、安全机关受理。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告人只有在法庭审判阶段才可以委托辩护人或由法院指定辩护人。然而,在涉外案件中,应考虑到被告人是外国人的实际情况,从有利于刑事诉讼的角度出发,可以在审查起诉阶段就委托辩护人介入,并行使辩护权利。如果涉及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也可以依此精神进行处理。外国籍被告人要求监护人介入刑事诉讼是可以的,但不能以享有特权或豁免权的外交官身份充当监护人,只能以近亲属身份介入刑事诉讼,以防止外交官的特权和豁免权因素对刑事诉讼产生影响。
我国签署了《维也纳外交公约》和《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因此应当遵守这些公约中的相关规定。根据这些公约,如果参加公约国逮捕或羁押了外国人,根据被羁押人的要求,应及时通知外国驻该国领事馆,并允许探视和通信。在我国,根据信守有关国际条约的原则,刑事诉讼法规定除非有碍侦查,逮捕犯罪嫌疑人后应在24小时内通知其家属或所在单位。这一规定与通知领事馆的要求基本一致。至于探视和通信方面,我国刑事诉讼法原则上不允许,对此应当遵守我国公安部颁布的《关于会见在押犯及案犯与外界通信的规则》。
鉴于涉外刑事诉讼案件的复杂性和侦查过程的漫长等特点,对于可以判处轻刑的刑事案件,应按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时限办结。对于重大疑难案件,则应适当延长诉讼时限。
刑事案件的判决和执行应考虑到外交斗争的实际需要。如果两国关系较好或好转,并存在互惠情况,应适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然而,不能以影响主权原则为代价而一味妥协。
刑事诉讼中地域管辖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首先指出了上级检察院指定下级检察院审查起诉案件存在的问题,包括指定管辖与法律规定不明确、违背地域管辖规定等。接着分析了上级人民法院将下级人民检察向下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的案件指定另一下级法院审判的问题,如剥夺了上级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具体内容是什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中关于管辖、犯罪地的确定以及管辖地的确定等方面的内容。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包括告诉才处理的案件、人民检察院未提起公诉的轻微刑事案件等。犯罪地包括犯罪行为发生地和犯罪结果发生地,对于利用计算机
《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的拘留条件,公安机关可以根据不同情形对犯罪嫌疑人先行拘留,包括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被害人或在场人指认犯罪,发现犯罪证据,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在逃,有毁灭、伪造证据或串供可能,以及身份不明和有流窜作
网上开设赌场罪主犯未归案时,能否开庭的问题。依据我国相关法律,如果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即便主犯未归案,也可以先开庭审理在案犯罪嫌疑人。同时,文章还详细阐述了网上开设赌场罪的立案标准和刑责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