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高法院关于非法集资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第四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实施本解释第二条规定所列行为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的规定,以集资诈骗罪定罪处罚。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向社会公众非法吸收的资金属于违法所得。以吸收的资金向集资参与人支付的利息、分红等回报,以及向帮助吸收资金人员支付的代理费、好处费、返点费、佣金、提成等费用,应当依法追缴。集资参与人本金尚未归还的,所支付的回报可予折抵本金。将非法吸收的资金及其转换财物用于清偿债务或者转让给他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缴:
查封、扣押、冻结的易贬值及保管、养护成本较高的涉案财物,可以在诉讼终结前依照有关规定变卖、拍卖。所得价款由查封、扣押、冻结机关予以保管,待诉讼终结后一并处置。查封、扣押、冻结的涉案财物,一般应在诉讼终结后,返还集资参与人。涉案财物不足全部返还的,按照集资参与人的集资额比例返还。
为增加投资理财的可信度,营造手续齐全、实力雄厚的假象,吸引群众参与,不法分子往往会成立公司,办理完备的工商执照、税务登记等手续,以合法经营形式掩饰违法行为。同时,还会以各种名目混淆投资理财概念,让群众失去理性判断,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如,2011年发生的盛归来案件中,盛归来担保公司让关联的房地产企业作为借款方,与集资群众借款担保合同,从而吸收社会公众资金。
如洛宁县张百成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张百成夫妇以名下经营电器商场需要流动性资金为名,长期“拆东墙,补西墙”,高息向身边人员和客户借款。
如厚德黄金珠宝公司案件。发案企业与群众签订期限半年、一年不等实物黄金投资协议,投资的黄金由企业负责保管,承诺到期原价回购,并支付约定利息,以此来吸收群众资金。
此外,还包括一些办理消费卡、投资汽车租赁、打着艺术品推广旗号以及利用P2P网贷平台等新型互联网金融进行非法集资的形式,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些形式都具备非法集资的四个认定要件,集资过程中都有利用个人账户转款以及修筑“资金池”的现象。
父母参与非法集资拿提成的法律问题。如果父母明知提成来自非法集资,则需承担法律责任。非法集资的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根据数额大小,刑期和罚款不同。非法集资的特点包括未经批准、承诺还本付息、向不特定对象筹集资金等。父母参与非法集资
银行员工非法集资的立案标准以及非法集资的主要特征和危害。根据相关规定,个人或单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达到一定数额即可追诉刑事责任。非法集资主要特征包括未经批准筹集资金、承诺给予投资回报和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集资目的等。其危害包括扰乱
个人非法集资的刑事处罚。根据刑法规定,个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手段进行非法集资,根据数额大小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刑事处罚。司法解释明确了非法集资的界定标准和特征要件,对于打击非法集资犯罪活动和提高群众防范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司法解释的出台有利于正确区分罪
非法集资的作案手段及防范方法。作案手段包括承诺高额回报、编造虚假项目、混淆投资理财概念、利用合法外衣或名人效应、利用网络实施犯罪和强制诱骗等手段。为防范非法集资,公众应认清其本质和危害,提高识别能力,正确识别非法集资活动,避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