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假冒民营银行的名义,利用国家支持民间资本设立金融机构的政策,声称已获得或正在申办民营银行的牌照,虚构民营银行的身份,进行原始股发售或吸收存款的活动。
非融资性担保企业以开展担保业务为名非法集资,主要有两种形式:发售虚假的理财产品和虚构借款方,以借款担保名义非法吸资。
以虚假的境外投资、高新科技开发为幌子,假借国际知名公司名义设立网站,在网上发布销售境外基金、原始股、境外上市、开发高新技术等信息,虚构股权上市增值前景或高回报承诺,以此欺骗投资者,然后关闭网站,携款逃匿。
以“养老”为名非法集资,主要有两种突出形式:一是以投资养老公寓、异地联合安养为名,以高回报和养老服务为诱饵,引诱老年人投资;二是通过举办养生讲座、免费体检、发放小礼品等方式,引诱老年人投入资金。
以高价回购收藏品为名非法集资,以毫无价值或价格低廉的纪念币、纪念钞、邮票等所谓收藏品为工具,声称有巨大升值空间,承诺在约定时间后高价回购,引诱群众购买,然后携款潜逃。
以P2P网络借贷平台为名非法集资,通过虚构借款人及资金用途、发布虚假招标信息等手段吸资,以高利为诱饵,然后突然关闭网站或携款潜逃。
非法集资犯罪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其中单位作为法律拟制人格主体在司法实践中也应得到规范。
非法集资犯罪主观方面为故意,即当事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在单位进行非法集资的情况下,故意体现为单位的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以单位的名义追求特定危害社会结果的发生。单位犯罪故意是单位成员的共同认识和意志,与单位成员个人的认识和意志严格区分。
非法集资犯罪客体为国家金融管理秩序。非法集资以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证券或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将不特定对象的资金集中起来,使他们成为形式上的投资者,严重破坏国家金融管理秩序。因此,建议将非法集资罪列入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以确立其在整个刑法体系中的地位。
非法集资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未依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的集资行为。主要是以非法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证券或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募集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及其他方式向出资人还本付息或给予其他回报。
父母参与非法集资拿提成的法律问题。如果父母明知提成来自非法集资,则需承担法律责任。非法集资的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根据数额大小,刑期和罚款不同。非法集资的特点包括未经批准、承诺还本付息、向不特定对象筹集资金等。父母参与非法集资
动产质押业务的特点及其操作流程。动产质押业务能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允许多种质押物,并有利于企业存货资产和资金周转。操作流程包括质押物和仓库的认定、授信申报和放款流程。在授信申报中,银行会对质押物进行评估,放款流程包括办理公证、质押物验收、审核权属单据、
非法集资的作案手段及防范方法。作案手段包括承诺高额回报、编造虚假项目、混淆投资理财概念、利用合法外衣或名人效应、利用网络实施犯罪和强制诱骗等手段。为防范非法集资,公众应认清其本质和危害,提高识别能力,正确识别非法集资活动,避免上当受骗。
动产质押的定义、作用以及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动产质押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但银行在实际操作中面临质押物选择、市场价格风险和客户信誉问题等风险。此外,文章还介绍了相关的法律知识,包括质物的分类、质押合同的签订和质权的种类。